合理飲食 讓孩子遠離補品

春節一過,家長又要“著急”了。一是孩子的學習;二是孩子的健康。當然,最重要的是健康,於是家長便想到了種類繁多的補品。這樣做好嗎?聽聽專家是怎么說的,其實人所需要的一切營養素均來自食物,家長們要想孩子長得高,與其花費大量的金錢買“補品”,還不如多花心思科學地安排孩子的飲食。

希望別變成失望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在以後的生活道路上成為天才,令周圍的人刮目相看,於是便熱衷於讓孩子吃大量的營養補品,希望孩子發育得更好。家長們一味地認為,凡是補品就一定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其實這是大錯特錯。因為過多地吃補品能夠干擾孩子的胃腸功能,影響消化吸收能力,同時還伴有性早熟的危險。孩子食用“補品”還會引發家長意想不到的疾病,給孩子的健康帶來危害。比如服用維生素過量能引起中毒;維生素A過量可引起急性腦積水等情況。醫生告誡,如果孩子的身體不佳,要請醫生檢查,健康的孩子不需吃補品。

家長要正確的理解“補”。醫生說,特別是到了冬季,有三類孩子的確需要考慮適當進補。一是先天不足,身體發育緩慢的孩子;二是平時體弱多病,容易感冒、咳嗽的孩子;三是消化功能差、食欲不振、容易腹瀉的孩子。這三類小孩應先讓醫生了解孩子的體質以後,再進行個性化進補。進補不一定要吃昂貴的藥材,對孩子來說,一日三餐的科學合理搭配是最重要的。“藥補不如食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冬天可讓孩子多食用一些紅棗、蓮子、糯米、山藥、龍眼肉和藕等,雞、鴨、魚、肉、蛋和奶等都是高蛋白的食物,適當食用可以增加熱量,還有香菇、木耳、黃鱔、大豆和板栗等,不妨讓孩子多吃一些。只有合理的飲食習慣,家長才會消除後顧之憂,這是孩子健康的根本。不然,家長的希望要變成失望的。

飲食是健康的良藥

孩子的身高與先天或後天的因素有著直接的關係,有的孩子個子稍矮一些,有的孩子則容易生病,家長們常常會因此而焦慮。專家說,一般正常的孩子在青春發育之前,一年應長高5-6厘米,如一年的生長速度低於4厘米的就屬於生長緩慢。在影響孩子身高的諸多因素中,除家族性身材矮小之外,其原因均由疾病所致,如營養障礙、代謝障礙、骨骼疾患、內分泌疾病等等。

人所需要的一切營養素均來自食物,食療對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不容忽視。就我國目前經濟狀況和膳食結構來看,約有30%的孕婦和40%的兒童處於鋅缺乏和鐵缺乏的邊緣狀態,其中以缺碘的情況更為嚴重。說到飲食增高要抓住胎兒期、嬰幼兒期、少兒期和青春期這4個時期。應該做到一日三餐,粗細搭配,動物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類、薯類和新鮮蔬菜。在孕婦、乳母期間,由於其生理狀況不同,對營養素的需要也不同,要多進食含鋅、碘、鈣、鐵、錳、硒等微量元素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肉類、魚類、蛤、蚌、牡蠣、海帶、紫菜、淡菜、動物骨,以及穀類、豆類等。

孩子營養來源需要綜合的飲食,家長不能隨意“限制”孩子的飲食,為防止孩子發胖的辦法不是節食,而是科學地為孩子搭配飲食,少吃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

弄清楚什麼是補品

讓孩子補補身體。一談到“補”,立刻就會想到人參、白木耳、桂圓,甚至燕窩等等各種各樣傳統的補品。什麼是補品?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凡是營養豐富,能夠補充人體內營養素不足的物品都可稱為補品。可是做家長的知道孩子的身體需要什麼嗎?對於正在生長發育的兒童來說,最迫切需要的是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比如很多人都認為具有營養價值的白木耳、桂圓中的主要成分其實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只占5%,礦物質的量也少得可憐,所以稱不上補品。珍貴燕窩中蛋白質可達50%,但目前在含有燕窩的補品中,所謂燕窩的含量卻少得可憐,況且燕窩中的蛋白質所包含的胺基酸成分也不全面。人參具有強心的作用,還有像鹿茸、阿膠等對孩子特別不適宜。應該提醒的是,有的家長認為多吃些乳白魚肝油沒有壞處,其實這是一個誤區。乳白魚肝油中的主要成分是維生素A和D。維生素A可以增強免疫力,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吃的量適當自然無妨,但如果攝入過多,就會在體內貯存,甚至會發生維生素A、D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