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食”應有度

豆類及豆製品是備受營養學家推崇的食品之一。豆類及豆製品中富含維生素、鈣及蛋白質,經常食用有助於人體對蛋白質的補充,促進骨骼肌肉發育,防止骨質疏鬆。對於青年婦女來說,經常食用豆製品還可使體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相對平衡,可起到調整內分泌的積極作用。甚至有科學研究認為,中青年婦女若每日堅持喝1杯—2杯豆漿,還可以起到預防乳腺癌的作用。

但是,凡事均有“度”,一旦超過“度”任何好事都有可能變成壞事,食用豆類及製品也並不例外。營養學家在主張人們多食豆類及豆製品的同時又進一步指出,長期過量食用豆製品,反而會使人得病。首先,過多吃豆製品會造成缺鐵性貧血,因為豆製品中有的蛋白質可抑制食物中鐵元素的吸收;其次,吃多了豆製品還有誘發膽結石的危險;另外,老年人過量食用豆製品易加重消化不良,且有可能加重動脈粥樣硬化,這是因為豆製品中含有的甲硫氨酸可轉化成為同型半胱氨酸,後者會損傷動脈管壁的內皮細胞,從而使動脈粥樣硬化加重。因此,營養學家建議對豆類及豆製品的食用最好採取中庸之道,不可不吃,但不可過多去吃,每天飲1杯豆漿或二三天燒1次家常豆腐足矣。

日常生活中這類事情舉不勝舉。譬如,近年研究證實,紅葡萄酒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因而就在社會上一度掀起“紅葡萄酒熱”,且有一些喜歡飲酒者藉故大飲特飲。而他忘了一個前提,即“適量有益”,如果做不到“適量”,就可能演變成酗酒,其結果非但起不到預防心血管病的作用,還會反其道而行之,構成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又如,近年來社會上的“補鈣熱”,許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長得高些,為此給孩子喝的是強化鈣奶,吃的是含鈣小食品,並為孩子買回各種各樣鈣製劑,使得孩子天天面對的是這樣或那樣的鈣,但這卻不是一件好事。過多的攝入鈣會增加孩子胃腸負擔,增加膽結石、腎結石生成的可能性,還會反過來促使孩子正在發育的骨骺端過早骨化,結果長不高反而個子偏低,好心辦了壞事。

由此可見,在飲食上也要遵循“凡事有度”的原則,無論是哪一類食物、哪一種營養成分都必須遵循科學、合理和節制的原則,合理搭配,使飲食營養達到相對平衡,這樣才能使我們吃得營養,吃得科學,使飲食營養成為人體健康的保障。萬不可聽到別人說什麼食物好,就一陣風似的大吃特吃,這樣對身體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