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食益身吃芋艿

據傳,劉秀起兵時,一次被王莽重兵包圍在山上。幾天后,糧草用盡,兵士們飢餓不堪,眼看就要遭到覆滅之危。這時王莽又發起了火攻,滿山燃起了熊熊大火。在這危急之際,突然下起大雨,山火被大雨澆滅了。雨後天晴,在剛剛燒過的泥土中散發著陣陣香味。何物散發這股香味呢?兵土們撥開剛燒過的草灰一看,原來竟是燒熟的芋頭。士兵們已經飢腸轆轆,便挖出燒熟的芋頭,美美地飽食一頓。肚子餵飽後,士兵們精神備增,士氣也頓時振奮了起來。劉秀見狀,抓住戰機,下令突圍殺下山去,最後轉危為安,取得了這次戰鬥的勝利。由於這天正是八月十五。漢光武帝為了紀念這個勝利,下令每逢中秋全軍都要設宴大吃芋頭,以示紀念。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演變為民俗,芋頭便成了江南有些地區中秋佳節的必食佳蔬了。此時家家都要煨鍋芋頭,合家團聚,一邊賞月,一邊共享芋香之美。
芋頭,也叫芋艿、土芝、毛芋,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塊莖。由於芋頭形象似蹲伏的的鴟鳥,所以也叫“蹲鴟”。這裡所說的蹲鴟指的就是芋頭。芋頭原產我國和印度。古時,隨著原始馬來族的遷移,由印度傳到了密克羅尼西亞、澳大利亞和太平洋諸島。日本的芋頭是由我國傳入的,日本原有野芋,故稱我國傳入的為“里芋”、“家芋”。我國早在公元前200年,就已人工栽培芋頭。《史記·貨殖列傳》上說:“我聞岷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飢。”
“香飯青菰米,嘉蔬紫芋羹”。菰米是古時一種珍貴穀物,用它做出的飯叫“雕胡飯”。紫芋羹與青菰米相提,足見紫芋羹之鮮美。古人對芋有高度評價。宋代,民間曾流傳著一首讚美芋頭的歌謠云:“深夜一爐火,諢害團欒坐,煨得芋頭熟,天子不如我。”不難看出民眾對芋頭的喜愛。
芋頭中蛋白質含量在1.3%-3.0%之間,以福建產的白芋、檳榔芋為最多,是山藥和馬鈴薯的2倍;碳水化合物與山藥、馬鈴薯相仿,每百克約為14.6克;還含鈣61毫克,磷48毫克,鐵4.1毫克和部分維生素。祖國醫學認為,芋頭可以調中補氣,治中氣不足,久服補肝腎、添精益髓,主寬腸胃、豐肌膚。另外,芋頭還有消腫、解毒之功,可用於癤瘡、牛皮癬的治療;芋頭的莖還可治療蜂毒。
芋頭的吃法比較簡單,可甜可鹹,可用蔥花炒熟成“蔥油芋艿”,可將芋頭片炸熟蘸椒鹽成“椒鹽芋艿”,可製成“排骨芋艿湯”、“鹹餡芋餅”等,味極鮮美,別有風味。在提倡多吃雜食有益健康的今日,別忘了美味價廉功高益體的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