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路徑》讀後感

有幸得到一本書《成長·路徑》,在閒暇之時隨便拿過來翻閱一下,本來認為也許是一些名家記錄自己成名經歷的書籍,這樣的書太多了,沒想到一讀竟然捨不得放手。

我從小就比較喜愛讀書,那是我的興趣愛好,但是現在讀書不僅是因興趣,還因為我覺得讀書可以獲取知識充實人的大腦,可以提高人文素養,可以陶冶性情。當我覺得自己落後和空虛時就會去讀書,每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過去讀的書都是大家之作,而這本書似乎和我以前讀的書不同。這本書中的作者卻是極為平凡普通的,有的甚至是身邊的人。他們所寫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優美的語言,沒有驚奇的情節,但句句都是那么的樸實真切。他們是那么的平凡而又偉大,他們是那么的普通而又優秀。

在書中我認識了一位“勇者”—秦曉華。在他的文章中我讀到了“勤奮、勇敢、執著”。秦曉華老師僅用五、六年的時間就獲得了別人需要十年才能獲得的成功。這確實是“驚人的速度”,我實在佩服的五體投地。但這並不是偶然,這與他的勤奮、勇敢、執著是分不開的。他熱愛讀書,即使再忙,每天都會抽一兩個小時去讀書,而且多年一直保持做筆記的習慣。把自己讀到的理論付之與實踐,然後反思實踐的過程得到東西再次實踐。他如此的勤奮進取使得他在讀書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法寶。他是個思想者,他沿著頭腦中清晰的生涯規劃圖前進著,逐漸走向人生成功的殿堂。一個平凡的弱小的“蒲公英”,心中卻裝著偉大的夢想。秦曉華老師有“處處敢為人先的勇氣”,我想這是他成功不可或缺的條件。只有“敢闖”、“勇於拼殺”的精神才會在實踐中逐漸成長起來。試想,沒有奔赴戰場的機會和勇氣,怎么會有凱鏇的勝利?從書中我還讀出了秦曉華老師有顆執著的心,我們教師要完成育人的使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將永遠在路上。是的,只有不懈的讀書學習,不懈的實踐反思,不懈的再實踐,才能完成使命實現夢想。

有人覺得讀書是枯燥乏味的,然而正是因為讀書,讓許許多多的人獲得了快樂,取得了成功。在書中有位讀書的“狂者”—曹玉輝。他酷愛讀書,什麼書都讀,他意識到讀書的重要,甚至作為一名校長時,他與老師、學生們一起讀書。是他把讀書這種優良的習慣送進了校園。在讀書中老師獲得了教育的智慧,學生們汲取了成長的力量。是啊,只有通過讀書,我們才能從不懂走向懂,從無知走向智慧。

放下手中的書,我反思著:在學校里我從事著數學教學,是位年輕的教師,又怎能不讀書學習呢?有人說教數學的老師不需要讀太多的書。其實不然呀!同學們學起數學其實更覺得枯燥乏味,只有老師引導得有方,學生就不覺得無味。那么就需要老師的博學多才了。我曾經聽過優秀教師潘小明、華應龍的數學課,不僅設計引導得當,而且語言豐富優美,聽他們講數學課,一點不覺得數學枯燥乏味,相反,是一種享受。有人把教師比作是營養師,每天都要為孩子們做飯。要讓孩子們吃上可口的飯菜,還得有營養,色香味俱全,那營養師就得懂得營養的搭配,還要了解孩子的喜好。那我們教師呢?是否更應該讀書學習呀?

讀書使我豁然開朗,反思使我知道下一步該乾什麼,年輕的老師們,讓我們一起從現在開始吧,快樂的讀書學習,充實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讀書學習—實踐—反思—再實踐。我們在成長的路上,讓書籍來不斷地完善自我吧,那樣,我們離成功就會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