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賈伯斯傳讀後感1000字最新

賈伯斯或者說那些成功者帶給我們的不是如何學習他們的精神,而是更多的反思自己,認清自己生命的本位與方向,堅持什麼?為什麼而堅持?用什麼去堅持?這是生命存活的全部理由。

賈伯斯的個性體現在他創造的產品里。正如蘋果的核心理念,從1984 年最初的麥金塔到整整一代人以後的ipad,一直都是端對端軟硬體一體化,賈伯斯本人也是如此:他的個性、激情、完美主義、陰暗面、欲望、藝術氣質、殘酷以及控制欲,這一切都跟他的經營理念和最終的創新產品交織在一起。

這個融合了賈伯斯個性與產品的統一場論開篇就是他最顯著的特徵:他的濃烈極致。他的沉默跟他的咆哮一樣駭人,他訓練自己可以一直盯著人看而不眨眼。有時候這種極致是迷人的,那種鬼才式的迷人,比如在他熱切地解釋鮑勃·迪倫音樂之深刻的時候,或是在揭幕產品時,無論什麼在他口中都能變成蘋果有史以來最不可思議的產品。然而有時,他的極致又很恐怖,例如當他厲聲譴責谷歌或微軟對蘋果剽竊的時候。

這種極致促成了對世界的二元論觀點。蘋果的同事們稱其為賈伯斯的天才/白痴二分法。你不是這個就是那個,有時候一個人同一天就能得到這兩種評價。這一觀點同樣適用於他對產品、對想法,甚至對食物的看法:不是“史上最棒”,就是差勁兒、腦殘、沒法兒吃。因此,發現任何瑕疵都可能引發賈伯斯一頓咆哮。一道金屬塗層、一顆螺絲釘的曲線、一隻機箱上藍色的深淺、一款導航螢幕的直觀性——他會一直罵它們“爛透了”,直到某個時刻他突然稱讚它們“完美至極”。他把自己看做一個藝術家,他也確實是,所以他縱容自己具有藝術家的性情。

他對完美的追求使得他要求蘋果對每一款產品都要有端到端的控制。如果看到偉大的蘋果軟體在其他公司的蹩腳硬體上運行,他就會渾身痒痒,甚至更糟;同樣,一想到讓未經審核的套用或內容污染蘋果設備的完美,他也會有過敏反應。這種把硬體、軟體和內容整合成統一系統的能力使他可以貫徹簡潔的理念。天文學家約翰尼斯· 克卜勒(johannes kepler)曾說過,“自然熱愛簡潔與統一”。史蒂夫· 賈伯斯也這么說。

數字世界最根本的分歧是開放與封閉的對立,而對一體化系統的本能熱愛讓賈伯斯堅定地站在了封閉一邊。從家釀計算機俱樂部傳承下來的黑客精神傾向於開放的方式,幾乎沒有集中控制,人們可以自由地修改硬體和軟體、共享代碼、用開放的標準寫程式、避開專利系統,有跟多種設備和作業系統兼容的內容和套用。年輕的沃茲尼克就曾在那個陣營:他設計的apple ii 就很容易拆開,而且預留了很多插槽和連線埠可以讓人隨心所欲地使用。而從麥金塔開始,賈伯斯成為了另一個陣營的開創者。麥金塔就像是一個電器,硬體和軟體緊密結合,無法修改。這犧牲了黑客精神,以創造出一種無縫而簡單的用戶體驗。

之後賈伯斯下令,麥金塔的作業系統不會供其他任何公司的硬體使用。微軟則採取了截然相反的策略,允許windows 作業系統在各種機器上授權使用。這雖然沒有催生出最優雅的計算機,但是卻幫助微軟統治了作業系統世界。當蘋果的市場份額縮小到5%以下時,微軟的策略被視為個人電腦領域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