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之路30年有感

XX年11月17日至18日,中國(海南)改革研究院與德國技術合作公司共同舉辦了“中國改革步入30年――回顧與展望”國際論壇。作為該論壇的成果,《強國之路――中國改革步入30年》一書(以下簡稱《強國之路》),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發行。據筆者所知,《強國之路》是目前國內出版的第一本比較全面系統地總結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論著。綜觀本書,筆者認為至少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用發展的視野和戰略,總結、觀察和俯瞰30年的改革開放。對於如何看待中國改革開放30年,這個看起來本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事實上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話題。因為,這些年來,不管是社會上還是黨內,人們對過去近30年的改革開放,在認識上並不是很一致的。有的人甚至把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簡單地都歸咎於改革開放本身。持有這些觀點的人雖然是很少的,但在社會上產生的影響卻是不容忽視的。在一定意義上說,中國能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達成對改革的共識,重聚改革的人氣,將直接影響著未來我國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也關係到能否真正把堅持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堅持為實現小康目標而奮鬥的黨的工作大局落到實處。而《強國之路》中的許多文章,用大量的事實、數據和深入的分析,闡述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發生的歷史性變化,改革開放的劃時代意義,以及對中國經濟、社會,對普通民眾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了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出現問題的原因、後果等。絕大多數文章得出的基本結論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突出問題,雖然與我們的漸進式改革的推進策略有一定聯繫,但最主要的是由於一些關鍵性的改革還沒有深入、到位所致。因此,繼續深化改革,特別是深化一些關鍵領域的改革,如政府自身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就顯得十分重要,也是化解我們前進道路上遇到問題唯一途徑。用這樣的視野、高度來分析認識改革開放,不僅可以清晰地分析大勢,研判大勢,保持清醒的頭腦,也不會由於過多地糾纏一些具體的細微末節,影響對改革開放的總體評價。

第二,對一些重點領域的改革,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分析,總結其中的利弊得失。眾所周知,近30年的中國改革開放,是在中國實行了30年計畫經濟的基礎上展開的,改革開放既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又要對計畫經濟時代形成的一系列陳規陋習進行變革,在沒有任何可資借鑑的環境下,進行艱難的探索,其難度可想而知。因此,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重構經濟和社會秩序,加快體制轉軌與社會轉型同步。這就決定,中國的改革必將是一個波瀾壯闊的巨大社會工程,涉及面廣,難度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探索從撥亂反正、實現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起步,緊緊圍繞市場化改革,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這箇中心,展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實踐。《強國之路》收入的許多論文,從不同的側面進行了初步的總結和歸納,如國有企業改革、國有資產管理、財稅體制改革、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農村改革,社會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對外開放等。這些文章,不僅總結了上述相關領域改革的成就和經驗,描繪了改革的歷程,而且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未來改革的趨勢等,也給予了很多關注。有些觀點頗富前展性,如強調要把握中國發展模式的內涵、特點、機理、目標、途徑,財政體制改革應將優先經濟成長目標轉變為優先社會公共服務目標,農村改革中要用更積極的城市化政策引導城鄉統籌發展,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要更加關注收入分配和財產分布之間的互動關係,對外開放中的風險防範,以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防止政府改革孤軍深入,改進改革的推進策略等。這些觀點對進一步深化相關領域的改革,都具有一定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