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故事梗概

【桃園三結義】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天下大亂。漢皇室後代劉備見太守劉焉張榜招募義兵,決定匡扶社稷。劉備看榜時遇見張飛,飲酒間又與關羽相會,三人共論天下大事,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後桃園焚香祭拜天地,義結金蘭,立誓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劉備為兄,關羽第二,張飛為弟。

【曹操詐叔】曹操小時候遊蕩無度,其叔父見此曾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狀。曹操受不了父親的責備,忽心生一計,看見叔父詐倒於地,作出中風情狀。叔父信以為真,告之曹嵩。但當曹嵩急視曹操時,竟發現曹操安然無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歡自己的謊話,日後但凡叔父言操之過,都不聽。

【曹操獻刀】董卓自任相國,專權朝野,捏造罪名殺死少帝。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曹操挺身而出,曹操借王允七星寶刀進府行刺。董卓不耐久坐,倒身轉向內臥於床上。曹操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鏡內看見了曹操的動作,轉身相問。曹操急中生智說:“我得到一口寶刀,欲獻給恩相公。”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寶刀。董卓引曹操出閣看馬,曹操謝道:“願借馬一試。”然後快馬加鞭,逃之夭夭。

【捉放曹】曹操謀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縣被縣令陳宮捉住。陳宮欽佩他的忠義,

棄了官職與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錯殺呂伯奢家人,又殺死好心的呂伯奢以絕後

禍。陳宮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便棄曹操而他往。

【溫酒斬華雄】董卓大將華雄連斬數將,各路諸侯大驚失色。關羽高聲請纓,發誓勝不了華雄願意受斬。曹操倒了杯熱酒給關羽。關羽說:“把酒放著,我去去就來”他提刀上馬,與華雄殺得如岳撼山崩。沒一會兒便砍下了華雄的腦袋,回到軍營時,那杯酒還溫著。

【三英戰呂布】董卓聽說華雄被殺便派呂布駐守虎牢關。袁紹派八路大軍前去攻打,卻被呂布連殺數將。情急之下,張飛衝殺上去,連戰五十回合。關羽見張飛不敵呂布前去助戰,廝殺三十回合,仍不敵。劉備見狀飛馬掣劍斜刺過來,三人輪流廝殺呂布,呂布難以招架,便朝劉備虛晃一戟,拍馬衝出包圍圈,逃回虎牢關。

【張飛怒鞭督郵】劉備平定黃巾有功被封為安喜縣縣尉。不久,督郵前來巡查。劉備因沒向督郵送錢而遭督郵陷害。訊息傳至張飛耳中,張飛氣得兩眼圓睜,咬碎鋼牙,衝進館驛揪住督郵的頭髮,扯到縣衙前,綁在馬樁上,用柳條使勁抽打,一連打斷十幾根柳條。幸好為劉備及時制止,而後三兄弟棄官投奔劉恢。

【三姓家奴】呂布本姓呂,五原人。丁原用他做主簿,後他在赤兔馬和金銀珠寶的利誘下,殺害丁原改投董卓,先後父事丁原、董卓,因而張飛蔑稱他為“三姓家奴”.這體現出呂布性情輕狡反覆,唯利是圖,注定了其能稱雄一時而不能成大業的命運。

【連環計】董卓為亂朝政。司徒王允先將美貌的義女貂蟬許給董卓的義子呂布,不久卻把她送給董卓。呂布大怒,在鳳儀亭與貂蟬相會,被董卓發現,貂蟬乘機離間董卓和呂布的關係。王允與呂布聯合,誘使董卓離開長安,呂布殺死董卓。不久,呂布被迫出走,而王允也被董卓的部將殺死。

【陶謙三讓徐州】曹操攻打徐州,劉備引兵相救,太守陶謙命糜竺取徐州牌印,讓與劉備,劉備推辭了。曹操退兵後,陶謙及其部屬再次表達推讓之意,劉備執意不肯。後陶謙病重,第三次讓徐州,劉備終是推託,陶謙以手指心而死。後徐州軍隊與百姓擁立劉備,劉備乃領徐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