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後感2000字

篇一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是一部聞名世的界名著,它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鞭撻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它把慘澹荒蕪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雖然是在這樣一個黑暗不公的社會裡,卻有一個始終與醜惡勢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讓。

生存在“善與惡”的永恆主題中,《悲慘世界》以其獨特的魅力贏得了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喜愛,成為世界文學殿堂中一道絢麗多彩的風景。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將同情的眼光投向在社會底層苦苦求生的人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進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雨果以他細膩的文筆,淋漓盡致地描繪了處於水深火熱的人們地獄般的生活。雖然他們的命運是悲慘的,但是他們的心靈是高尚的,他們心裡都有一個強有力的信念——愛。有了這種愛,一切都變得美好;有了這種愛就能抵抗痛苦,消滅痛苦。愛或是一句親切的問候,或是嚴厲的責罵,或是人們之間的互幫互助,愛或許還是一個微小的動作……冉阿讓死了,他安詳地閉上了他的雙眼,然而在他身後,卻留下了一曲曲用愛編織的篇章,久久流傳…… 本文以一串問句開頭,造成懸念,並引出作品主要內容,以便讀者有所了解。接著,適時提出文章感點:“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一切的不幸。”在此基礎上,作者又聯想到社會人世的博愛,並簡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愛的故事”,使作品主題升華。結尾也意味深長。

也許正是他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又重新喚回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當出獄後的冉阿讓背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嫌棄鄙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消弭了他重新做人,改過向善的信心。是寬大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一對銀制燭台送給了他並囑咐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我終於相信,人是可以改變人的,正如主教以寬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樂於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這一切使我既感動又欣喜。然而欣喜之餘卻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緒之中。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變。面對著窮困潦倒,世態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的人。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欺,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掩蓋不住他醜陋的本性。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藉職權貪污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興奮劑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者……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不可能永久。另一種則無論什麼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憾。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篇二

《悲慘世界》詮釋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的三大悲慘一一男人因貧窮而出賣勞力,女人因貧窮而出賣靈魂,孩子因貧窮而出賣勞力,牽動過無數人的內心。究竟是何原因使得它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是波瀾起伏的情節感人,還是精闢深刻的思想動人?涉世未深的我無從理解。然而,這本書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愛一一人間最珍貴的感情。

(一)愛,需要寬容

主人公冉阿讓是一名苦役犯,在經歷長期牢獄之苦後,重獲自由,卻由於曾是苦役犯而無法被社會所接受。“上天有好生之德”,寬大為懷的主教伸出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並感化了他。從此,冉阿讓洗心革面,開始了新生活。主教的愛讓冉阿讓迷途知返,做回好人,並努力去愛別人。原來,寬容的愛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二)愛,需要熱忱

冉阿讓的樂於助人、見義勇為意外地讓他被選舉作了市長,並繼續為市民造福。這位博愛的市長,噓寒問暖,並把自己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慈善機構與窮人們。對於窮人而言,市長就是正義與光明的化身。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對芳汀無私的關愛以及對珂賽特的疼愛。為了完成芳汀的遺願,他竭力救出珂賽特,並用畢生精力細心照顧她。原來,熱忱的愛可以使人幸福快樂。

(三)愛,需要勇氣

光陰似箭,珂賽特漸漸長大成一位美麗迷人的淑女,並與純情洋溢的馬呂斯相戀。然而,平凡的艾潘妮卻也深愛著馬呂斯。最終,在戰區中,他為了救馬呂斯,中彈身亡,死在馬呂斯的懷中。艾潘妮雖樣貌平凡,但她對馬呂斯的愛確實不平凡的。這不禁讓人想到元好問的一句詩“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原來,有勇氣的愛可以讓人拋出生命,去拯救戀人的生命。

(四)愛,需要離別

全書末尾,冉阿讓在完成自己“使命”後,已是奄奄一息,馬呂斯與珂賽特守在他身邊,悲傷地作著最後的告別。儘管書中敘述這段的篇幅不長,但兩人對冉阿讓的留戀與愛躍然紙上,頗為感人。並且,冉阿讓的遺言“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再活了”也再一次體現了他的愛,不僅是對珂賽特與馬呂斯的愛,更是對生命的愛。原來,離別的愛可以使人學會留戀生命、珍惜眼前的幸福。

愛的力量真的很強大!愛,使人以怒道化仇恨;愛,使人重憐憫輕報復;愛,使人辨是非明得失;愛,使人跪在美德的高高神壇上,超越凡塵,接近天使……有愛,就有一切!

儘管這本書名為《悲慘世界》,但我認為書中體現更多的是偉大無私的愛。無論是對窮人的、對戀人的,還是對子女的、對長輩的,都是最為真摯的、平凡卻不平庸的情感。或許,這也是作者雨果想告訴讀者的:在這個悲慘世界中,因有了愛,世界不再悲慘,而是充溢著人間的美好幸福。

汶川地震讓多少人經歷了生離死別,當受災人民陷入悲慘境地中時,是十三億人民的心以及心靈之花開放出的愛驅逐了災難,也驅散了災區人民心上的悲慘陰影,使可怖的廢墟上再次萌生出希望。這場災難不禁讓人感嘆愛的偉大力量:“愛,的確很神奇!”

有一種比大海更大的景象,那是天空;還有一種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人的內心。浩瀚的海洋孕育生命,將愛延續;廣闊的天空歷練生命,給愛永恆;博大的內心蕩滌生命,讓愛新生。愛的光芒照耀大地,驅散著黑暗勢力,溫暖著人心,溫暖著世間。

什麼是愛?愛就是雲落淚了,風為它擦乾;愛就是秋降臨了,葉為它舞蹈;愛就是夜將盡了,光為它送別。愛,一個簡簡單單的字,卻蘊含著無限的深意。或許,人類永遠無法揭開“愛”的面紗,然而,我們可以選擇讓世界充滿愛,讓人間充滿真情,讓愛逆流成河!

生命在做最後的掙扎,如燭光般微弱,一顆心為你悸動,經歷這輪迴般的煎熬,五百年的回眸,換來今世的牽絆,不應該問值不值得,因為這就是愛,一個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東西!

人間的愛逆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