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讀後感(共4篇)

初一學生關於名著紅樓夢讀後感

我今天讀完了《紅樓夢》著本書,我深受感觸……

我讀完這本書後,我為黛玉死的事情而痛分,我認為黛玉的死和寶釵有關,要不是她勾引寶玉,黛玉也不會死,寶玉也不會那一時瘋瘋癲癲的,反正也不全怪寶釵,還有寶玉的爹也有責任,要不是他提出讓寶玉和寶釵結婚,黛玉還是不會死,還口口聲聲說黛玉的性格古怪,你才古怪呢?誰不比你強啊?還有賈母出的主意,先告訴寶玉說他娶的是黛玉,在不告訴寶釵,在瞞著黛玉,最後弄的是一條人命,你真是狠心那,還讓丫鬟也欺騙寶玉,讓寶玉至始至終認為是自己娶的黛玉,本來黛玉和寶玉就是相親相愛的,但是被他們這么一拆散,他們就陰陽兩隔了,你們是沒看見黛玉死之前丫鬟和別的人的是怎樣哭的,難道你們是禽獸嗎?就連禽獸也是有感情的呀?

我真不明白哪是的人是怎么樣的思想。

哎,現在只能在人間提他們惋惜吧。祝你們在天堂過的好一些……

這篇初一學生關於名著紅樓夢讀後感,就為大家呈現到這裡,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希望大家暑假過的開心。

名著讀後感之《紅與黑》讀後感
名著讀後感(2) | 返回目錄

小說《紅與黑》出版至今已有200年左右的歷史了,為什麼在這風雲變幻的200年中小說仍可以經久不衰?原因在於小說不僅十分成功地塑造了於連·索黑爾這個極富時代色彩,又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形象,而且通過主人公的經歷,展示了法國復辟王朝時期廣闊的時代畫卷,觸及到當時許多尖銳的社會問題。小說主人公於連的經歷和遭遇反應了當時廣大小資產階級青年的普遍命運。於連生性聰穎、高傲、熱情、堅毅,但又自私、多疑。在僧侶貴族當政、門閥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因出生平民而備受歧視。這種受壓迫的地位使他滋長了對現實的不滿情緒:啟蒙思想和拿破崙的影響,培養了他的反搞性格。他立志要像拿破崙那樣靠個人才智建立功勳,飛黃騰達。但是在復辟時期,拿破崙式的晉身之道已被貴族階層堵死了。 <br><br>就在這樣的岩石底下,一株小樹彎彎曲曲地生長。於連為了博取大家用賞識,明知毫無價值,卻還把拉丁文的《新約全書》背得滾瓜爛熟。他那驚人的背誦能力讓他跨進了維立葉爾市長家,當起家庭教師來。在那段時期,他與德.瑞那夫人發生了曖昧關係,大部分是為了反抗和報復貴族階級對他的凌辱。但是,紙醉金迷、利慾薰心的上流社會也腐蝕了於連的靈魂,助長了他向上爬的欲望和野心。 <br><br>於連進入陰森恐怖的神學院後,親眼目睹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醜惡內幕,於是他便耍起了兩面派手法,這種表里不一的行為居然得到院長的表睞和寵幸。神學院的生活進一步扭曲了於連的性格,強化了他向上爬的野心和虛偽的作風。於連給木爾侯爵當私人秘書後雖然還不時流露出平民階級的思想意識,但在受到侯爵重用,征服瑪特爾小姐後,於連的“平民階級叛逆心”已消失。他成了復辟王朝的忠實走卒。正當於連一步步走向他所嚮往的“光明”時,因槍擊德·瑞那夫人而徹底斷送了自己的前程,把自己送上了斷頭台。 <br><br>作為一部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紅與黑》並沒有從概念出發,將主人公於連圖解成一個追求功利的符號。相反,作者卻給予了他深切的同情,通過人對慾念的執著追求與追求不到的痛苦來批判那個時代特定的社會現實,這也是《紅與黑》流傳至今魅力長存的原因

作家筆下展現的,首先是整個法蘭西社會的一個典型的視窗——小小的維里埃爾城的政治格局。貴族出生的德瑞那市長是復辟王朝在這裡的最高代表,把維護復辟政權、防止資產階級自由黨人在政治上得勢視為天職。貧民收容所所長瓦爾諾原是小市民,由於投靠天主教會的秘密組織聖會而獲得現在的肥差,從而把自己同復辟政權栓在一起。副本堂神父瑪斯隆是教會派來的間諜,一切人的言行皆在他的監視之下,在這王座與祭壇互相支撐的時代,是個炙手可熱的人。這三個人構成的“三頭政治”,反映了復辟勢力在維里埃爾城獨攬大權的局面。而他們的對立面,是為數甚重、擁有巨大經濟實力的咄咄逼人的資產階級自由黨人。司湯達一方面向人們描述了保王黨人的橫行霸道,一方面又讓人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握有經濟實力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也定將是最後的勝者。《紅與黑》成書於一八三零年七月革命以前,司湯達竟像是洞悉了歷史運動的這一必然趨向

2017名著讀後感2000字
名著讀後感(3) | 返回目錄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生前和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出自余華的短篇小說《活著》的自序。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每當讀這本書時,我就會覺得自己所面臨的一切困難其實都不算什麼,人總是這樣,如果他沒有體會到真正的痛苦,他會天真的以為他所面臨的是天大的困難,所以便憂鬱困惑,一籌莫展。讀了這本書便給了我莫大的勇氣去追求我想要的幸福。

“幸福是什麼?”這是一個人從生到死都在追求的東西,也是一個人人生價值的所在,但往往還是有很多人找不到他們想要的幸福。而我就以讀了《活著》這本書後的感悟來淺談我對“幸福”的一些看法吧!

活著,是為了什麼而活?還是單純的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是大自然賦予我們最基本的能力,簡單的兩個字卻充滿了對生命的渴望和對幸福的追求,但往往現實卻給了我們太多的苦難、無聊和平庸。而我們只能一點一點的去忍受,去擔負起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在經過一次又一次地披荊斬棘後才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朵幸福之花。正因為得來不易,所以才更加渴望和珍惜。

主人公叫“福貴”,一個在現代人看來略顯俗氣的名字,可是卻代表了那個年代天下父母親對子女的殷切期望。但什麼是福?什麼是貴?也許他們並不知曉,他們既單純得可愛,也愚昧到可悲。於是一個個悲劇就此誕生,出生在富貴家庭的福貴並沒有那么像父母所希望的那樣富貴,他的人生還是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到最後才知道好好地活著才是老百姓真正的福貴。想來也是警醒我們每個人:今天你所擁有的如果不努力抓緊,明天也許就不是你的了。要珍惜眼前,活在當下。

福貴的一生可謂當時底層社會的一個縮影,勞苦大眾對於生活的磨難只有堅忍,而沒有力量去改變他。賭光家財,氣死老父,他的人生從平坦大道走向了死胡同,但最可貴的是他乘著自己年輕氣盛,以狂妄不羈的性格得到了他這一生中最愛的女人—家珍。他的幸福大門為家珍而開,也從未關過。

福貴的一生是那么的漫長也是那么的短暫,讓我強忍悲痛來複述他的一生吧!成親不久,賭光家財,氣死老父,同時失去了最有力的精神之柱和物質之柱;家道中落,岳父強行帶走懷孕的媳婦,好在家珍最後回來了;外出買藥,不幸被國民黨抓壯丁,戰場上撿了一命,但也許是他的母親一命換一命的吧;回到家以為全家四口人可以安心過上好日子了,不料兒子有慶十三歲時卻因為救人獻血過多而死,生活再次陷入悲痛;女兒鳳霞人機靈漂亮,但因為小時候的一場高燒變成了聾啞人,本來就不舒心的日子更加難過,還好找到了一個能當半個兒子的女婿—二喜;在以後的這段時間裡恐怕是福貴一輩子中最快樂的時候了,女婿對他們很好,全家其樂融融,但可怕的事又發生了,女兒鳳霞在醫院生孩子的時候死去了;不久之後他生命中最珍愛的人,終於承受不了打擊離他而去;但好歹他還有爺孫三人相依為命,沒過幾年二喜因為一次建築事故被水泥板砸死了;原本一個六口之家,還剩兩個人,但命運覺得給他的痛苦還不夠多,再一次奪走了他只有六歲大的外孫的生命。一個遲暮之年的老人,經歷了如此多的生死離別,卻依然堅強得活著。因為他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人需要他,被人需要也是一種很大的幸福;因為他知道,上天讓他活著是去努力追求幸福的,儘管幸福離他很遠,儘管只剩他一個人,但只要他自己不放棄,明天也許幸福就來到他身邊了。有人說過幸福就像一隻翩翩蝴蝶,你永遠也追不上它,但它卻在不經意間落在你的肩上。

寬容、善良是開啟幸福之門的鑰匙。福貴的兒子有慶是為了救他戰友春生的老婆才不幸死去的,一開始家珍不肯原諒春生,但大家經歷了提心弔膽的文革後,命運悲苦的他們還是重歸於好,所以遭遇不幸卻依然懂得寬容的福貴仍然是幸福的,他用寬容和忘卻來清除痛苦,讓內心有更多的空間來容納幸福。

也許我們所看到的,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但我相信任何人都會被他這種堅強所打動,從而來堅強地面對自己的人生。也許福貴的一生窄如手掌,但也許能寬若天地。

幸福只是內心對生命流轉的一種感受和領悟,而這種感覺不在於它的長短,但只要我們感受到了它的存在,珍惜它的存在就已經獲得了幸福。

在貧苦的邊緣,幸福仍然可以光顧,在光鮮的背後,幸福也許仍然味同嚼蠟。是否幸福,不在於你所處的環境,而在於你所營造的心境,是否幸福,不在於你擁有了什麼,而是在於你內心感覺到了什麼。做事遵循於本心,幸福就可以很簡單,幸福的內心才是成就我們幸福人生的主體。

積極追求幸福是沒有錯的,但我們在匆忙趕路的時候,卻忘記了祝福。現在的我們似乎都處於這樣一種狀態:一直在忙,一直在往前趕,以為拚命趕路的我們會在某個終點獲得幸福。於是在這種不能停止的追求當中,我們深感疲憊,卻一直不曾追到我們希冀中的幸福。生命本就是一個過程,如果我們只是匆匆忙忙、平平庸庸的追求幸福,然而卻忘卻了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那么我們是否幸福,都早已沒有了感覺。所以當你不停向前奔跑的時候,適當慢下來,欣賞沿途的景和人,也許你會收穫不一樣的東西。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樣生活中也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感知幸福的心靈。就讓我們放飛心靈,感悟幸福吧!

名著浮生六記讀後感700字
名著讀後感(4) | 返回目錄

我無意在本文討論關於《浮生六記》之文學成就,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個相對獨立的領域。我亦無意討論道德問題,討論道德容易讓人失去條理而發泄個人情緒,道德有時候是偏見的代名詞。而這裡,我更傾向於直接探討書中男女主人翁的一些心理現象,以及對兩位前輩的讀後感做出回應。

芸:

滿足某種欲望是推動人作為或不作為的根本動力。對於一種無害他人的欲望的分析和探究,應當儘量避免使用抽象性描述辭彙,如"好"、"不好"。

在此書中,人物芸最引起重視或討論的行為是:為夫謀女。行為的產生必然是有動機的,然而,動機亦分為有意識或無意識。根據弗洛伊德和榮格心理學,我個人認為促使芸產生此種行為,有以下幾種可能:

1、芸可能是個雙性戀者。在男權且強勢家庭觀的時代,她可能不能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或者不能夠表達自己的性取向。芸通過為丈夫推薦美女,以滿足自己對女性的征服欲望。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通過把其它女人推給丈夫而滿足自己的性慾望,儘管她未必參與其中的性行為。

2、芸可能會因為在成長中的缺乏足夠的父權的關愛,她的人格里有嚴重的依賴感缺失。她需要通過極力討好和服務他人而得到心理上的依賴感和存在感。這往往是種不自知的狀態,但即便是不自知,通過某些行為平衡潛意識中的欲望也是會使人得到快感的,所以芸樂於服務沈復,美其所美,欲其所好,她通過沈復而確立自己的存在。我們把這種情況稱為"強迫式服務人格"。

查看更多:

名著《水滸傳》讀後感1000字

勵志名著讀後感3000字

國外名著《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文學名著的讀後感作文

文學名著的讀後感作文

名著的讀後感範文1000字

名著讀後感200字

名著讀後感議論文

名著《格列佛遊記》英語讀後感

《水滸傳》名著讀後感700字

關於名著讀後感200字

駱駝祥子的名著讀後感

《麥田裡的守望者》名著讀後感

國外名著《湯姆叔叔的小屋》讀後感

勵志修學的名著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