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讀後感(共4篇)

精選三年級讀後感:《萬曆十五年》讀後感

最近看完了《萬曆十五年》,明朝萬曆年間的重臣,張居正、戚繼光、申時行、海瑞……無一不以悲劇收場。甚至萬曆自己,在這種文官集團體制之下,也只能無為而治。由此可以看到一種強大體制慣性所帶來的悲哀。他們每個人都各有特點,亮光閃閃,也試圖做出改革,但最終失敗,大部分人還落得個革職、入獄、自殺的下場。一群文官為了整個集團的平衡,國家的武備、科技的革新、商業的發展都陷於停滯。我認為,中國在近代的落後,不是從滿清後期開始,而是始於明朝。其實我很厭惡宋朝、明朝兩個漢族朝代,尤其是明朝。宋朝也積弱不振,但至少商業、航海、科技發達;明朝則陷入了皇帝官員無能、體制鬆散、陳腐慣性而集體抵制改革的怪圈。假使鴉片戰爭、甲午海戰發生在明朝,也許早就亡了。

還是異族統治好!進而論之,被英國殖民,也許今天會更好。越看中國歷史,就越討厭中國,越厭惡儒教。其實我是一個反中醫、反孔教的人。

下部書準備看看《彩色歐洲史》。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2) | 返回目錄

近日拜讀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此書英文名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可直譯為“平淡的1587年”。黃仁宇先生並非如傳統史記般瑣碎地描寫該年事記,而是以1587年為支點,將明後期的歷史支撐開來,更大的意圖在於從人性角度闡釋中國文明史。我不是學歷史的,所謂“門內看行道,門外看熱鬧”,在熱鬧之餘,漸覺歷史大潮從心中涌過,一時感慨萬分,以求一吐為快。

它的重要在於,這本書提供了一種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具有顛覆意義的敘述歷史的新方式。在此之前,國人的歷史寫作,是意識形態的一部分,是政治宣傳的一部分。幾乎所有的歷史書都是一種模式,一種口吻,一種角度,只提供了一種畫面。黃仁宇的這本書,簡直是給我們開放了另一個世界,每一位閱讀這本書的大陸人都會震驚,原來歷史可以這樣寫,原來歷史是如此的有趣、複雜、豐富,原來歷史人物並不像我們的教科書上講的那樣單調、格式化。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本書就像一道匕首,撕開了由意識形態統治歷史寫作的鐵幕。

在書中我看到了世態炎涼,做一個好官特別是做好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輔是多么的困難。由於萬曆皇帝繼位時非常年幼,張居正又當老師,教育培養小皇帝,又為了國家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大力改革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飭朝綱,鞏固國防,推行一條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獲得勃勃生機。但由於居官高位,獨攬大權,有時候也難免有一些錯誤和問題。但這些個人的私慾,缺點引起的問題在張居正死後被朝中大臣利用,翻出各種證據使皇帝無法容忍,張居正一生為國任勞任怨的功德,換來的竟是家族子孫的大難。神宗於是下令抄居正家,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還差點開棺戮屍。他的家屬餓死的餓死,自殺的自殺,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一代能相之家竟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場。人亡而政息,居正在位時所用一批官員有的削職,有的棄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也一一恢復以前弊端叢生的舊觀。致使剛剛中興的明朝,又走開下坡路。整個神宗一朝,沒有人敢為居正呼冤。然而國衰而思良臣。直到天啟二年(1622年),明熹宗為激勵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張居正,予以復官復蔭。然一切俱已晚矣,世間已無張居正!作者在書中末段指出:“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作者一語點出我們這個龐大的帝國王朝的癥結所在也是我們大明王朝乃至我們所有的封建王朝的晚期所需要改革的地方。

關於三年級的讀後感作文:萬曆十五年讀後感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3) | 返回目錄

關於三年級的讀後感作文:萬曆十五年讀後感

最近看完了《萬曆十五年》,明朝萬曆年間的重臣,張居正、戚繼光、申時行、海瑞……無一不以悲劇收場。甚至萬曆自己,在這種文官集團體制之下,也只能無為而治。由此可以看到一種強大體制慣性所帶來的悲哀。他們每個人都各有特點,亮光閃閃,也試圖做出改革,但最終失敗,大部分人還落得個革職、入獄、自殺的下場。一群文官為了整個集團的平衡,國家的武備、科技的革新、商業的發展都陷於停滯。我認為,中國在近代的落後,不是從滿清後期開始,而是始於明朝。其實我很厭惡宋朝、明朝兩個漢族朝代,尤其是明朝。宋朝也積弱不振,但至少商業、航海、科技發達;明朝則陷入了皇帝官員無能、體制鬆散、陳腐慣性而集體抵制改革的怪圈。假使鴉片戰爭、甲午海戰發生在明朝,也許早就亡了。

還是異族統治好!進而論之,被英國殖民,也許今天會更好。越看中國歷史,就越討厭中國,越厭惡儒教。其實我是一個反中醫、反孔教的人。

下部書準備看看《彩色歐洲史》。

關於三年級的讀後感作文:萬曆十五年讀後感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4) | 返回目錄

關於三年級的讀後感作文:萬曆十五年讀後感

最近看完了《萬曆十五年》,明朝萬曆年間的重臣,張居正、戚繼光、申時行、海瑞……無一不以悲劇收場。甚至萬曆自己,在這種文官集團體制之下,也只能無為而治。由此可以看到一種強大體制慣性所帶來的悲哀。他們每個人都各有特點,亮光閃閃,也試圖做出改革,但最終失敗,大部分人還落得個革職、入獄、自殺的下場。一群文官為了整個集團的平衡,國家的武備、科技的革新、商業的發展都陷於停滯。我認為,中國在近代的落後,不是從滿清後期開始,而是始於明朝。其實我很厭惡宋朝、明朝兩個漢族朝代,尤其是明朝。宋朝也積弱不振,但至少商業、航海、科技發達;明朝則陷入了皇帝官員無能、體制鬆散、陳腐慣性而集體抵制改革的怪圈。假使鴉片戰爭、甲午海戰發生在明朝,也許早就亡了。

還是異族統治好!進而論之,被英國殖民,也許今天會更好。越看中國歷史,就越討厭中國,越厭惡儒教。其實我是一個反中醫、反孔教的人。

下部書準備看看《彩色歐洲史》。

查看更多: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