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後感500字(共8篇)

7年級暑假讀後感500:論語讀後感

《論語》是我們從國中時就已經開始接觸的一本生活道德哲理的書。以前剛接觸那些“之乎者也”之類的詞覺得枯燥乏味急了,當時即使老師給我們進行了具體的講解,我們也是一知半解的,除了死記硬背還真是什麼都沒有學到。可是當我上了大學之後在圖書館裡看到這本書就不經意間翻了起來,隨便一兩句都覺得很有生活的哲理。不管是在生活上、學習上、交友上、為人處事上,還是孝順父母方面等等都給了我們明確的指示。

看到《論語》這本書就像看到初秋時期的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場景。孔子,一個2017多年的學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么先進,那么貼切。何以想像,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呢

從辯論的角度看,孔子肯定是輸了,而且輸得心服口服。可是假如從生活的角度看。孔子又是贏家,是大贏家。這是歷史證實了的,不是我說的。也許,真理本不是辯出的,而是做出的。孔子何以獲勝,辯論為何不出這樣的道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孔子說了些什麼,他說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學!假如你是人,你生活在一個群體中,不論你做什麼:你去幹革命,做領導,開公司,或是你去當土匪,做強盜,當惡霸。假如你想做強,作大,你就必須相信孔子說的,從這個角度說,孔子的道理,是永恆的真理!當然有些真理也還是需要人們不斷去改善它,讓它更加符合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國小四年級讀後感作文:讀論語有感
論語讀後感500字(2) | 返回目錄

《論語》是一本成就於春秋時期偉大作品。這本書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論語》是一顆燦爛的明珠,在過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們最熟讀恐怕就是《論語》。今年,暑假我有幸讀了這部書,去感受裡面無窮的智慧。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在自省也。”它使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它像一面警鐘一樣時時刻刻提醒著我見到比自己還有賢能的人,應該要虛心學習,以她為榜樣,不應該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見了沒有才德的人,也應該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和他(她)一樣的缺點,以便及時調整自身的修養。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同樣的我們也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反思當天的所作所為,就像《論語》裡面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盡力?跟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信的地方?老師所傳授的課業,有沒有不用心溫習?總而言之。我們每天都要做到這一點,這樣才能讓我們自己不斷進步。

我還覺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就是說求學不僅是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實踐以此為樂,如果我們把學習當成臆見無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難將課業學好,所以嘗試著用快樂的心情去學習,這樣必定會學得更好。我們的許多同學也像我說的這樣,把學習當成一件無比痛苦的事情,如果他們讀了這句話一定會振聾發聵的。

正如宋朝宰相趙普所說的:“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有心的同學何不妨去讀一讀《論語》,相信你會比我的收穫更多的。

論語讀後感之三十三
論語讀後感500字(3) | 返回目錄

論語讀後感

我讀論語的時間不長,也沒有通篇詳細的讀,但是卻在里行間已經被孔子深深的感動,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看法,但是請想一想:縱觀世界歷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這樣兩千多年還被後人這樣敬仰和傳誦?孔子一生甚至都沒有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著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如此受用終生. 

漢初,大儒叔孫通向劉邦說“夫儒者,難於變革,可與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為兩千多年來各朝代長治久安的“守成”之學。建國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歲月,弘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是“守成期”,順理成章的天命。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不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蘊含的對現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僅是為某個階級服務的政治哲學,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發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運懸於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於生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的永恆精神。 

人生,就要有積極的心態,明確的目標,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亘古不變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終極目標,整體主題。 

而這些,卻是孔子給我們的啟示。 

我們有責任將這種精神弘揚光大,昭示世人! 

讀後感作文:《論語》讀後感
論語讀後感500字(4) | 返回目錄

我覺得,在道德方面,東方更重視實踐而不是理論。老子說:“聖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的不是用來講的,也講不出來。所以論語中“仁”凡一百零九見(《論語通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徐志剛,序p3),但卻通篇沒有定論。孔子在教導弟子的時候,總是言傳身教,因材之異而施教。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弟子體會到什麼是“仁”。或許後來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傳弟子為了能讓後人能夠受到如師在側般的指導,才從先師的生活中截出一個個片斷,整理出一部《論語》。(當然,這純屬我的想像,沒有什麼依據)

正是因為《論語》來自生活,是生活鮮活的再現,所以我們才應該用一種獨特的方法去讀它。個人認為,與其風格比較像的一部書是晉代的《世說新語》。我們怎樣讀《世說新語》的?我想大多數人如果不是出於學術目的(例如需要寫一篇論文或讀書報導什麼的),一定不會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話是多么曲折地表達了一個多么深刻的學術理論——我們大都會把它當成一種生活的紀錄,以一種閒心來讀它。我覺得,其實閒談的心境才是最適合讀這樣的書的。讀到會意處,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達什麼。或許比條條框框地分析加分解來得好一些。當然,這是讀書的高境界。我做不到。

若要用一句話來歸納《論語》講了什麼,我覺得應該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學問是不同的。做學問也許還能在紙上做,做人卻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讀教人做人的書,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讀而不是僅僅在紙上讀,到故紙堆中去尋找疑問的解答。

《論語》讀後感:論語感悟
論語讀後感500字(5) | 返回目錄

我在寒假的時候看了《論語》這本書,知道了很多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書。這部曾經統治中國社會思想兩千多年的儒家經典仍然能成為現代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建立和諧社會的有力思想勸導。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論語》是孔子在教學生的時候片片斷斷,留下來的課堂筆記,他的學生把這些給編起來,後來就成了論語。

看了《論語》後,我從中悟到學習應腳踏實地外,還從中得到不少的學習方法。比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我們經常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就會從中領會更多的新知識。“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卻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養的人嗎?它告訴了我們學習的態度和為人的態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的意思就是:幾個人走路,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在其中,選取他們的長處來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句話也告訴了我們無論我們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段話的意思是:我每次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了呢?這些話都告訴了我們要重視品德的修養。

讀《論語》有感
論語讀後感500字(6) | 返回目錄

我讀論語的時間不長,也沒有通篇詳細的讀,但是卻在里行間已經被孔子深深的感動,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看法,但是請想一想:縱觀世界歷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這樣兩千多年還被後人這樣敬仰和傳誦?孔子一生甚至都沒有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著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如此受用終生.

漢初,大儒叔孫通向劉邦說“夫儒者,難於變革,可與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為兩千多年來各朝代長治久安的“守成”之學。建國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歲月,弘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是“守成期”,順理成章的天命。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不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蘊含的對現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僅是為某個階級服務的政治哲學,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發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運懸於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於生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的永恆精神。

人生,就要有積極的心態,明確的目標,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亘古不變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終極目標,整體主題。

而這些,卻是孔子給我們的啟示。

我們有責任將這種精神弘揚光大,昭示世人!

論語讀後感之四十四
論語讀後感500字(7) | 返回目錄

論語讀後感

我覺得,在道德方面,東方更重視實踐而不是理論。老子說:“聖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的不是用來講的,也講不出來。所以論語中“仁”凡一百零九見(《論語通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徐志剛,序P3),但卻通篇沒有定論。孔子在教導弟子的時候,總是言傳身教,因材之異而施教。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弟子體會到什麼是“仁”。或許後來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傳弟子為了能讓後人能夠受到如師在側般的指導,才從先師的生活中截出一個個片斷,整理出一部《論語》。(當然,這純屬我的想像,沒有什麼依據) 

正是因為《論語》來自生活,是生活鮮活的再現,所以我們才應該用一種獨特的方法去讀它。個人認為,與其風格比較像的一部書是晉代的《世說新語》。我們怎樣讀《世說新語》的?我想大多數人如果不是出於學術目的(例如需要寫一篇論文或讀書報導什麼的),一定不會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話是多么曲折地表達了一個多么深刻的學術理論——我們大都會把它當成一種生活的紀錄,以一種閒心來讀它。我覺得,其實閒談的心境才是最適合讀這樣的書的。讀到會意處,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達什麼。或許比條條框框地分析加分解來得好一些。當然,這是讀書的高境界。我做不到。 

若要用一句話來歸納《論語》講了什麼,我覺得應該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學問是不同的。做學問也許還能在紙上做,做人卻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讀教人做人的書,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讀而不是僅僅在紙上讀,到故紙堆中去尋找疑問的解答。 

《論語》讀後感:論語感悟
論語讀後感500字(8) | 返回目錄

我在寒假的時候看了《論語》這本書,知道了很多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書。這部曾經統治中國社會思想兩千多年的儒家經典仍然能成為現代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建立和諧社會的有力思想勸導。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論語》是孔子在教學生的時候片片斷斷,留下來的課堂筆記,他的學生把這些給編起來,後來就成了論語。

看了《論語》後,我從中悟到學習應腳踏實地外,還從中得到不少的學習方法。比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我們經常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就會從中領會更多的新知識。“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卻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養的人嗎?它告訴了我們學習的態度和為人的態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的意思就是:幾個人走路,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在其中,選取他們的長處來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句話也告訴了我們無論我們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段話的意思是:我每次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了呢?這些話都告訴了我們要重視品德的修養。

論語讀書筆記600字
關於論語讀後感1500字
論語讀後感200字
論語讀後感1000字左右
關於論語譯註讀後感1500字
論語1500字讀後感
讀書感言:論語的讀後感600字
《論語》讀後感1500字範文
高中900字論語後感:論語
關於論語的讀後感700字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