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簡歷如此包裝

在採訪中發現,應聘作假就像傳染病,已經開始在當前一些大學畢業生中“傳染”開來。

應聘簡歷據用人單位需要編造

在某經濟類院校一畢業生宿舍,隨便翻了幾個應屆畢業生自薦材料中的簡歷介紹,發現他們對自我能力的描述基本上是無所不通,既精通英語又能熟練套用計算機,既有很好的創新能力又富有團隊精神。事實並非如此。學生小孟告訴,他們對自我能力的描述完全是根據用人單位的需要編造。可是瀏覽他們的簡歷,發現,有的畢業生缺乏基本的常識。首先是一份自薦書上描述自己“能熟練運用office、word、excel等軟體”。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word、excel”是“office家族”裡面的兩個軟體,三者根本不可相提並論。

河北科技大學、河北醫科大學等幾所河北省重點大學的應屆畢業生還告訴,大多數用人單位很重視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在學校的社會活動能力,可是真正參加過社會實踐、當過學生幹部的大學生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於是多數人便瞎編自己從事了很多社會實踐活動,號稱自己是學生會幹部、某社團負責人或者是班委會幹部。

“高科技”手段製作假榮譽證書

一些大學生在簡歷中把自己包裝成“頂級高才生”時,還往往說自己得過很多榮譽證書,而且還煞有介事地羅列一番具體是“在什麼比賽或者評比中獲得的”。

某財經類院校一個姓王的同學拿給兩個紀念“五四”徵文比賽一等獎榮譽證書的複印件,上面除了姓名不一樣外,什麼都一樣。

看著專注的神情,他笑著說:“只要把原件複印一下,再讓列印店的人用白紙打出一張字號、筆體相同的另一個人的名字,把打出的名字剪下來,貼在已複印的證書原名上再複印一下,不就成了另一個人的了?我們還用同樣的方法改成績表呢。”

據介紹,採用掃瞄器,使用圖形處理軟體進行處理加工的複印件效果更好。根據指點,依照學校公告欄里一則小廣告,找到計算機系某同學個人開的“地下打字店”,在這裡,看到了高科技造假的“先進技術”,這名同學先用掃瞄器將證書原件掃描,而後又調用圖形處理軟體修改證書上的姓名、編號、身份證號等,最後作為圖像檔案列印出來,和真的一模一樣。

“優秀畢業生推薦表”藏貓膩

儘管有的學生因為英語沒能過四、六級拿不到學位證,但他們已有了“高招”———花錢從假證製作窩點仿做。某財經類高校一同學告訴,他因沒過英語六級“丟了”學位證,計畫花幾百元買一個,這是從往屆畢業的師哥那裡學的。在一再表示不暴露姓名的前提下,他為聯繫上了這名師哥,據他這名師哥介紹,買假證非常方便,就是根據假證販子街頭“小廣告”提供的號碼同假證販子聯繫,見面時給他們看要製作的文憑樣式,商量好價錢,一般造個假證百元左右。這名師哥說:“一般的用人單位根本不會去網上查真假,而退一步說,我們弄個假的總比沒有強呀。”

另外,在石家莊某財經類高校發現,一些畢業生的簡歷後都附著一張以系裡的名義向用人單位開具的“優秀畢業生推薦表”,學生們告訴,其實只不過是自己設計推薦表,填寫相關內容後找系裡老師蓋個章。在某同學手頭的推薦表上看到,上面有畢業生基本情況,個人評價及學校推薦語等幾項。他說,基本情況裡面的外語水平、計算機等級、專業測評名次自己想填多高就填多高,學校推薦語也是自己寫。看到,該推薦表後面還蓋有該生所在系的大紅公章。“難道系裡會給你蓋章嗎?”問。“到畢業了,老師對我們都特別好,有的老師曾親口說‘只要對學生找工作有利的事,蓋個章沒什麼!’”

對策:誠信求職+正確用人觀

某經濟類院校一名綜合考評班級前十名的學生說:“那么多人都作假,要是不作的話肯定應聘時就吃虧,所以乾脆隨波逐流‘跟著跑’。”對於作假流行的原因,一些學生認為,好多企業根本用不上英語、計算機,可在招聘時偏偏寫上英語六級、計算機國家二級這些條件,面試時也並不對此進行考察。但是如果大學生自薦材料中沒有這些“硬體”,就會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再就是社會所提供的求職渠道太窄,自薦材料成了大學生能否邁入企業大門展示自己的“敲門磚”。可以說,“人才市場招聘會”成了“用人單位‘簡歷蒐集’會”,過後,用人單位再根據大學畢業生自薦材料描述的情況確定面試對象。

看來,醫治大學生應聘作假的“頑疾”,一方面需要大學生自己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樹立誠信求職的理念;另一方面,也需要用人單位樹立正確的用人觀,同時,全社會共同努力,探索拓寬大學生求職渠道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