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謹防中"招"

就業市場競爭激烈,求職者擇業心切,招聘中的各類詐欺事件屢有發生。近期是求職招聘高峰期,本報接到不少來信來電投訴。行騙花腔五花八門,求職者,特別是初來乍到的外埠求職者需格外小心。

親歷:求職未果 掏錢還遭嚇唬

利用人們求職心切的心理,以各種名目誘騙求職者掏錢,是騙子公司最常用的伎倆之一。劉先生不久前就中了這類騙子公司的“招”。

劉先生是南昌理工學院一名大專畢業生。說起不久前上當受騙的經歷,劉先生至今還怒氣難平。

今年6月底,劉先生與同學一起來上海求職。尋尋尋覓覓中數月已過,他和同學一直沒有找到滿足的工作,不免焦慮。一日,劉先生看到一則招聘廣告,稱某某公司招聘“計算機操縱員”,看上去門檻不高,而且還特別註明“包食宿”,劉先生和他的同學欣然前往。到達目的地後,負責接待的一位女性“工作職員”表示應聘要錄入個人信息,需要交10元錢,“填好資料才能跟經理面談”。劉先生沒有多想便交了錢,領到一張信息表後填寫了個人信息。隨後,劉先生等便坐著等待“經理”口試。在等待的過程中,該公司的接待電話一直十分繁忙,應聘諮詢電話相稱多,新來的應聘者也是絡繹不絕。每個人都像劉先生一樣交了10元錢填表後等待口試。

很久,輪到劉先生口試。口試者也是一位女性,基本沒問什麼題目,拿著劉先生的個人信息說,“你的前提不錯,但目前還不能知足公司的要求,要上崗必需先通過培訓。”她同時表示,培訓和考試需要先交300元,一旦錄用後將天天返還50元,並稱“考試通過後就能上崗”。劉先生雖有些迷惑,但聽對方信誓旦旦,所說的一切好像也在理,而且那么多人跟自己一起應聘,自己不交的話就即是失去了機會,便取出口袋裡僅有的100元,交給了對方,表示下次來培訓的時候再補齊200元。隨後,劉先生還簽訂了一份書面的所謂“契約”。

 在回去的路上,劉先生和同學結識了兩位同樣來該公司應聘的求職者,大家把各自的經歷一說,發現每個人情況都一樣,連“經理”說的話都一模一樣。劉先生和同學這時才感覺不妙。

 越想越分歧錯誤勁的劉先生想要回自己交的100元,便致電該公司交涉,接電話的人表示,“這是你自己同意的,我們已經簽過契約了,你自己不想做了就是違約,錢不退的。”劉先生立即表示要向有關部門投訴,對方依舊不肯退錢。幾回打電話過去交涉後,對方竟然嚇唬劉先生:“繼承糾纏不清的話,我們晚上去找你!”

 劉先生此時在滬求職已有數月,餬口費所剩無幾,又上當受騙,十分生氣。

剖析:騙子公司設定“連環套”

先交信息費,後交培訓費,培訓後才能上崗,這是騙子公司的慣用伎倆。拆解劉先生與其同學上當受騙的經歷,不丟臉出騙子公司設下的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圈套。為了製造“真實”的招聘場景,使求職者放鬆警惕,騙子公司可謂煞費苦心。

圈套一:允諾“高薪”,“包食宿”

騙子公司通過各種渠道投放的假招聘廣告中,無一例外埠凸起“招聘人數多”、“高薪誠聘”、“包食宿”、“一經錄用待遇從優”等字眼,而對職位的詳細職責描述和要求一筆帶過,給人感覺招聘單位好像門檻不高,只要能進去,輕輕鬆鬆就能拿高薪。特別是一些外埠初次來滬的求職者,因一直未找到合適的工作,求職心切,看到類似的廣告便十分動心,認為是個好機會,興沖沖地趕過去。豈料,這就是受騙上當的第一步。

圈套二: 造足聲勢———公司正規,競爭激烈

由於騙子公司允諾前提優厚,心動的求職者不少,接下來騙子公司要做的便是造足聲勢。據劉先生回憶,當時進入這家公司時,看到有前台,有漂亮的辦公桌,還放置了好幾台電腦,覺得這家公司的環境還不錯,給人感覺挺正規的;另外,接待電話一直來電不斷,還不時有新的應聘者加入,現場天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種競爭的氛圍。良多人一開始可能還存有戒心,進門一看,“這么多人來應聘,總不至於都上當吧,”便放鬆警惕,一頭扎進了圈套之中。

圈套三:編造“公道”理由,先從小錢收起

騙子公司騙錢往往從小錢開始。接待職員那兒一般會放置一台電腦、一沓子個人信息表,你過去應聘時,接待職員會拿出一張表,並表示“公司要按照同一的格局錄入你的資料並列印,填好資料才能跟經理面談,請交10元錢。”求職者覺得這個理由挺通情達理的,再說10塊20塊錢也未幾,而且每個人都交,不只自己一個。這就是掏錢的開始。

圈套四:先培訓或買產品,交錢後簽“契約”

正如劉先生的經歷一樣,隨後的伎倆是,一位經理樣子容貌的人表示你的前提不錯,公司考慮錄用,但必需先通過公司的培訓,考試合格後方能上崗;還有的公司是先購買一些產品,倘若你能夠在1周(或3天等)之內將產品銷售出去,就表明你過關了等等。為了矇騙應聘者,同時也為了避免糾紛,騙子公司會事先預備一份“契約”,要求應聘者簽訂,一旦簽了契約,就即是認可了先培訓後上崗,或先買產品,銷售出去後才能上崗。等到應聘者發現所謂的培訓考試根本是騙局,或是花高價買來的產品不值錢,而且根本無法傾銷出去時,騙子公司就會拿出那份“契約”,聲明是應聘者違約或不符合要求。應聘者只好一肚子苦水往下咽,還有的應聘者甚至到最後還不知道是中了圈套,認為自己是被“淘汰”的。

招聘會上也有騙局

本報訊 招聘會還是大多數求職者青睞的傳統求職途徑,但其中也有騙局存在。在求職高峰期,上海人才中介行業協會接到不少求職者的投訴,歸納起來,以下兩個題目最為集中:

一是招聘會名不副實。譬如,政府明確劃定招聘會免費進入,但目前的招聘會市場,仍存在變相收費的現象。還有的現場情形與主辦方的宣傳內容相去甚遠。如每年都舉辦的應屆畢業生雙選會上,招聘企業常常在展板上寫道:“應聘者需具有兩年或以上工作經驗。”有的企業甚至直接寫明:“本公司不招收應屆畢業生。”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

二是企業名為招聘,實為作秀。有些企業將招聘會作為宣傳企業形象的一個秀場,所謂的招聘只是企業進行宣傳的一種手段。在一些招聘會上,有的企業租下多個展台進行精美的布置,工作職員對企業進行熱情的宣傳,發放企業宣傳資料,聲勢如斯浩大天然吸引眾多求職者,而對於求職者最關心的招聘信息,要么含糊回答,要么絕口不提。收到的簡歷雖多,但在招聘會後,真正回復求職者的卻很少。

警惕: 3類典型陷阱要提防

騙子公司獨一目的就是騙錢,但所使用的招數各有不同,比較典型的騙局有以下3種:

1. 先培訓或傾銷產品,後上崗

和文中劉先生的受騙經歷一樣,一些公司在招聘時告訴求職者,得先培訓,培訓合格拿到證書後才能上崗。而求職者交了培訓費、考試費、證書費等種種用度,經由了幾天像模像樣的培訓、參加完考試後,就陷入了漫長的等待。過了一段時間,求職者致電公司詢問,可能被告知“很遺憾,考試未通過,不能上崗”,或電話根本打不通,公司不翼而飛。還有一些求職者拿到了所謂的從業資格證,卻發現不但無崗位可上,而且證書根本就是偽造的,或是早已廢棄的證書。這類騙子公司通常會與一些培訓機構聯手,雙方各取其利。

傾銷產品的也是如斯,先讓應聘者高價買下一件產品,而這種產品根本沒有市場,無法傾銷出去,最後便公布該應聘者不符合要求。與“先培訓”一樣,假如應聘者半途反悔,公司便拿出簽好的協定,聲稱是應聘者一方違約,不予退錢。

2. 巧揚名目收守信息費、押金、上崗費

一些單位利用求職者不懂相關劃定的弱點,在招聘中以“按有關劃定”名義收守信息費、資料費、押金、服裝費、上崗費等,撈一筆錢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好比,應聘登記要收信息費,上崗先要交押金。市勞動監察部分就曾接到這樣的投訴:某電腦配送公司招聘了幾十名汽車司機、送貨員、業務員,到了上班那天,這些人發現公司大門緊鎖。當初應聘時,招聘經理說由於常常要給外埠客戶送電腦以及電腦配件,每個員工需繳納2500元的風險典質金。由於公司表面看上去還挺正規、頗有實力,這些人未加懷疑就交了錢,公司還開了收據,並和他們逐一簽訂了為期1年的用工契約。誰知按劃定日期去上班,公司卻不知去向。經工商部分認定,這家公司根本未註冊。

一般來說,以這類名義收取的用度在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因為數額不大,求職者發現上當後,覺得只是吃了一點小虧,也就算了,反倒給不法機構找到了容身之地。

3. 黑中介以先容工作為名收取用度

假扮招聘的多,假扮職介的更多。打著“先容工作”的幌子明目張胆收取用度,然後不先容工作就逃之夭夭的黑中介、黑職介為數不少。這類機構往往集中在外來求職者相對比較集中的城郊結合地區,臨時租用一個場所,放置一部電話,擺上幾把桌椅,再張貼幾張“招工信息”,就開始收錢。收取的用度少則20—30元,多則300—400元。收了用度往往告知應聘者“兩周內電話通知口試”,結果應聘者等來的是杳無音訊,待過去詢問時,早已是室邇人遐。

就目前相關部分查處的情況來看,非法職介經常打著諮詢公司、參謀公司等旗號,以“直聘”、“非中介”等名義來誘使求職者上套,或採取“會員制”等看似十分專業的手段來騙取求職者信任,誘其上當。另外,一些非法機構還可能與用人單位“搭檔”,合夥用虛假、過時的信息矇騙求職者。

提醒:應聘“兩大原則”和“三項留意”

上海市公安部分、勞動監察部分以及人事部分提醒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要進步警惕。按照國家有關劃定,任何單位在招聘時不得以任何名義向求職者收取錢財,各種在招聘過程中收取用度的行為均屬違法。

記者在對相關部分的採訪中了解到,求職者,尤其是初來乍到的外埠求職者,在應聘中要掌握“兩大原則”和“三項留意”,嚴防受騙上當。

“兩大原則”

原則一:應聘過程中不繳納任何用度

但凡招聘都有本錢,但真正招人的正規公司不可能把招聘的本錢轉嫁到應聘者身上,更不可能通過招聘來牟利或銷售商品。因此,凡是在應聘時遇到公司要收費的,這些公司多半有“貓膩”,無論對方是什麼理由,即便對方表示可以出具發票、收據,求職者也千萬不能交錢,最好休止應聘。

到人才中介或職業先容機構求職時,要特別注意該單位的資質,要到經勞動部分或人事部分批准的正規機構求職。這些機構往往“明碼標價”,服務流程相對規範,且收取用度後會開具正式發票。

原則二:不隨便簽字。

當招聘方拿出協定或契約要求籤字時,千萬要多長個心眼,仔細閱讀內容並細細斟酌。特別是當碰到以推廣、促銷產品為名的民事協定時,千萬不要簽。

“三項留意”

留意一:考察招聘信息的真實性

要注意考察招聘信息的真實性,不管是報紙仍是網路信息,尤其要對張貼在電線桿、牆面、書報欄等地的各種“豆腐塊”招聘廣告、長期泛起的小廣告多打個問號。

騙子公司或黑職介張貼的假招聘廣告通常有以下特徵:允諾高薪或“包食宿”;待遇好但職位不高,應聘前提也不高,措辭恍惚;招聘人數多,動輒幾十上百人;職位之間互相沒有任何聯繫,甚至風馬不接。

留意二:注意單位地點、營業場所

在到單位口試或到中介機構求職時,特別要注意單位地點和營業場所的狀況。正規的單位都有固定的辦公場所,若口試地點放在臨時租借的民房或者小賓館,或是現場十分簡陋,幾乎就是“一間門面,一部電話,幾把椅子”,要格外進步警惕。

留意三:留意工作職員的形跡

在應聘過程中,應聘者經常覺得招聘職員高人一等,怕得罪對方,因此不敢提出疑問,不敢與招聘職員同等溝通,這也是導致上當受騙的原因之一。在應聘過程中,留心觀察工作職員的形跡,像上文中的劉先生遇到的所謂“經理”沒有任何專業素養,口試只談收錢,工作日有人穿戴大褲頭,這種也多半是題目公司。

維權:相關法律法規不能不知

了解相關法律法規是維護自身權益的第一步,也是求職過程中的第一堂必修課。

用人單位招工時哪些行為是被禁止的?

1、提供虛假招聘信息;

2、招用童工和無正當證件的職員;

3、向求職者收取招聘用度;

4、向被錄用職員收取保證金或典質金;

5、拘留收禁被錄用職員的身份證等證件;

6、以招用職員為名牟取分歧法利益或進行其他違法流動。

7、以性別、民族、種族、宗教信奉為由,拒絕錄用或進步錄用尺度(國家劃定不適合從事的工種和崗位除外)。

職業先容機構在職業先容流動中應當遵守哪些劃定?

職業先容機構應當昭示正當證照、批准證書、服務項目、收費尺度、監視機關名稱和監視電話等;不得超出核准的業務範圍經營,不得提供虛假信息,不得超尺度收費,不得先容求職者從事違法職業,不得以暴力欺詐等方式進行職業先容,不得以職業先容為名牟取分歧法利益或進行其他違法流動等違法職業先容行為等。

通常來說,正規的職介機構通常具備以下特徵:

1、在辦公場所吊掛營業執照和招工許可證原件;

2、對服務項目、收費尺度等逐一明碼標價;

3、公示勞動監察機關舉報受理電話;

4、收費時出具由稅務部分監製的發票,且發票上所寫收費條目與實際服務項目相符;

5、服務職員持有職業資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