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意識何時覺醒 看外企“裁人”招術

全球經濟低迷時,企業面臨增長放慢與需求降低的困境,全球大型企業紛紛裁員,如東芝、富士通、康寧、飛利浦均裁員萬名以上,郎訊公司一次裁員萬人,雅虎宣布裁員12%……這本來屬於正常的市場規律,不必大驚小怪。但我們在關注國際經濟形勢與中國人才市場時候,是否也要關注外企的“聘人”招術以及外企的“裁人”招術。這是另一種“國民待遇”。 
日前,廣州市東山區法院判決了一起外企員工狀告原服務公司的勞動糾紛案。原來,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認為原告黃建榮工作表現欠佳,於2001年7月13日以電子郵件方式向飛利浦辦事處二十多員工發布開除原告的訊息,同時又以傳真方式向與飛利浦公司合作的三家手機經銷商發布信息“黃建榮先生於2001年7月13日正式開除”。原告認為,這種作法侵害了他的名譽權。結果,法院裁定飛利浦公司在原告受影響的範圍內,向原告賠禮道歉,恢復名譽。 
ac尼爾森的人力資源總監何風翎女士認為,外企裁員前可以先給每一個人制定一些目標,並提供一些必要的培訓,一段時間後就可以看出哪些人是有潛能的,而哪些人則是非裁不可的。 
今年春天思科公司裁員時就宣布給被裁員工六個月的薪水作資遣費,而且在通告中對員工動之於情:“我們深深認為,未來數周,對公司上下而言將是痛苦的時間。重要的是,我們要理性,諒解及尊嚴的對待每一個人”。 
國際知名的美林公司卻使用裁員新招,公司讓員工自動報名“暫離一年”,一年內可領取20%的薪水和40%的獎金,但一年後美林公司不保證重新給予工作崗位。而這項新做法目前仍然鮮有人“主動問津” 
國內“外企白領”在wto後時代如何直面人才需求的變化?又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或許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企業文化的問題,而是與中國員工和外企“國民待遇”平等意識的覺醒,不能只強調外企在入世後有“國民待遇”。 
讓我們繼續關注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