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求職途徑貓膩知多少

現場招聘會、網路招聘、獵頭、職介機構、人才派遣公司等是求職者與用人單位之間信息溝通的主要載體,是求職者找工作和用人單位招聘的五大主要途徑。本次維權專版專為讀者剖析目前五大途徑中存在的一些損害求職者和用人單位利益的現狀。

職場維權的話題在今年“3.15”前後顯得格外熱鬧。由上海人才中介行業協會舉辦的“XX年度上海信得過人才中介機構”評選近期塵埃落定,62家中介機構從200多家參選中介機構中脫穎而出。評選標準之一,是全年未發生過責任投訴和違法違規記錄(以人事局、行業協會和工商局查處結果為準)。

換言之,誠信是評判“信得過”的重要準繩。 招聘市場有“誠信標兵”,也存在坑蒙陷騙的各類服務提供商。來自智聯招聘、等機構的一項大型調查顯示,70%求職者表示曾遭遇過職場陷阱。在“你遭遇的招聘騙局來自哪裡”的調查中,直接來自用人單位的占了27.89%,來自職業介紹所的有25.79%,來自網路招聘的23.16%,大型招聘會占14.21%,諮詢公司占8.95%. 現場招聘會、網路招聘、獵頭、職介機構、人才派遣公司等是求職者與用人單位之間信息溝通的主要載體,是求職者找工作和用人單位招聘的五大主要途徑。本次維權專版專為讀者剖析目前五大途徑中存在的一些損害求職者和用人單位利益的現狀。

招聘會

這種方式目前仍是求職者利用率較高的求職途徑之一,以其溝通直接、信息集中等優勢受到市場供需雙方的認可。目前,上海每個周末通常有幾十場大小規模不等的招聘會舉行,為求職者提供了大量的職位信息,一些規模較大的招聘會動輒有上萬求職者進場。但在火爆的場面下,也存在著一些損害求職者利益的行為。

  ● 單位和職位信息存在“水分”

儘管招聘會主辦方在招聘會開場前已對設攤單位進行了資格審查,對其發布的職位信息也往往做過仔細的過濾。但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在成千上萬的職位信息中難免存在“水分”。

一方面,設攤單位出於某種目的,發布的職位信息可能存在虛假成分。比如,明明某個職位只有2個空缺,但為了吸引求職者、宣傳企業形象,有意將需求人數提高;或者原本要招聘業務員,為圖“好聽”,改成銷售代表等,使求職者對崗位職責的理解與實際情況產生偏差;一些騙子公司在招聘會中也可能存在。

另一方面,個別招聘會主辦方有時為了吸引人氣,舉辦“某某專場”,求職者奔著專場而去,卻發現是很多不相干的單位在設攤;在招聘會淡季,個別主辦單位甚至會虛設招聘單位,製造招聘會火爆假象等。

目前國家在職業介紹領域實行許可制度,從事職業介紹業務必須經勞動保障部門批准,領取職介許可證。贏利性的職介機構須報工商部門登記。目前市場上的非法職介有些是無證無照經營,有些是超越經營範圍開展職介業務。求職者進職業介紹機構求職要多長個心眼。

  通常來說,正規的職介機構通常具備以下特徵:

1、在辦公場所懸掛營業執照和招工許可證原件;

2、對服務項目、收費標準等一一明碼標價;

3、公示勞動監察機關舉報受理電話;

4、收費時出具由稅務部門監製的發票,且發票上所寫收費條目與實際服務項目相符;

5、服務人員持有職業資格證。

就目前相關部門查處的情況來看,非法職介常常打著諮詢公司、顧問公司等旗號,以“直聘”、“非中介”等名義來誘使求職者上套。採取“會員制”等看似十分專業的手段來騙取求職者信任,誘其上當。另外,一些非法機構還可能與用人單位“搭檔”,合夥用虛假、過期信息矇騙求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