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的泥土


牐牥青在《我愛這土地》中寫到:“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的土地,/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日益遠離土地的我們,是否依然還依然深愛著這片土地,愛她的蒼桑,愛她對我們的哺育,愛離這片土地最近的人們,他們就是我們的父輩、祖輩,甚至更遠,無論別人如何地貶低、輕視他們,都不能改變一個事實,——我們都是農民的後代。
牐犌鵂爾在自傳中這樣寫:“苦難,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時,它就是你的財富,可當苦難戰勝了你時,它就是你的屈辱。”我們不得不承認,農民,還是生活在最底層的弱勢群體,就像我們腳下的泥土——那么不起眼,卻又那么深厚,在熔岩激情地噴發中,燃為灰燼,經歷了億萬年的沉默,無聲無息地為我們生長花,生長草,生長莊稼,生長果實,雖然我們對她們的回報常常是無情的掠奪。農民的脊樑上肩負著的是一個民族的重擔,是最重的,也是最卑微的,這重擔承載了一個農耕民族太多太多的辛酸和苦樂。由於歷史的、家庭的、命運的等原因,他們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戰勝苦難,因而那苦難也就成了他們一生的屈辱,和心中永遠的痛,並由他們的子女繼承下來,他們默默無聞地生存著,辛辛苦苦地勞作著,又殷殷地苦供著他們的下一代讀書,唯一的願望就是讓他們的子女不再種地。黨來了,他們解放了,有了自己的土地,改革開放了,他們可以自由地耕種自己的土地了,免農業稅了,他們種自己的土地又不用上稅了……“真正的快樂在苦難中”,是的,理解了農民的苦難,也許我們能更好地理解他們的快樂。
牐犖醫畔碌哪嗤粒在無聲地笑著,漫山的野花,在芬芳地盛開著。我的爺爺、太爺、老祖宗,泥土深層的你們,嘗遍人世間苦澀的你們,可曾歆享到這等甜蜜?我的兄弟姐妹,我的未來的兒孫們,慣於行走在泥土之上的你們,慣於口裡咀嚼甜蜜的你們,是否還能品嘗到泥土中那淡淡的苦澀?

※本文作者:子瓜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