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的眼淚


牐犚槐呤敲娉黃土背朝天的貧民辛勞一年收穫不來安身所需,一邊是花天酒地的大款們一瓶酒喝掉幾千塊,一桌飯吃掉幾萬元;一邊是日日早出晚歸的工薪族被迫淪為房奴,一邊是大款們造房炒房賣房日進斗金;一邊是供不起孩子上大學的下崗職工急得喝藥自殺,看不起病的老人被活活地送進了火葬場,一邊是一擲千金的大款們頻頻出入夜總會、賭場等消費的天堂……在社會以“創造”和“效率”為標準製造著富人積聚財富的奇蹟的同時,也在迅速地生產著窮人赤貧的罪惡。
牐牪宦凼撬嶄窶底所說的“未曾反省的人無意義”,還是貝塔朗菲所說的“在生活富裕和高標準的時代里,生活會變得沒有目標和意義”,都啟示我們去關注人的生存狀態,尤其要關注人的精神世界。因為當人類把無限的物質追求作為生活的最高目標的時候,不但加劇了生態危機,而且並不能從中得到真正的幸福,相反,貪婪的本性會進一步加劇人的精神生態的危機,人的精神生態的危機反過來又進一步助長地球生態的危機,給人類社會的發展造成不可預料的嚴重後果。這一點在精神貧瘠的豪富階層中表現得最為突出。因此,只有超越功利主義思想和物質主義思想,達到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和諧發展,才能使我們找回在物質世界中迷失的靈魂,使自然資源得到可持續發展,使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相處。

牐犆攔生態學家艾倫•杜寧在其《多少算夠》中所說的一段話,或許能夠喚醒一些人心底某種善良的願望。
牐牻郵芎凸充裕的生活而不是過度地消費,文雅地說,將使我們重返人類家園:回歸於古老的家庭、社會、良好的工作和悠閒的生活秩序;回歸於對技藝、創造力和創造的尊崇;回歸於一種悠閒的足以讓我們觀看日出日落和在水邊漫步的日常節奏;回歸於值得在其中度過一生的社會;還有,回歸於孕育著幾代人記憶的場所。也許亨利••戴維•梭羅在瓦爾登湖邊潦草地書寫在他筆記本上的文字說出了一個真諦:“一個人的富有與其能夠做的順其自然的事情的多少成正比。”
牐牷毓椋回歸於生活的簡樸和心靈的純真,回歸於精神的高貴和靈魂的寧靜,也許是現代人從物質的泥潭中自救的惟一出路。


※本文作者: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