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廟會

牐犈├四月初八,是家鄉廟會,鄉人不知這廟會因何時興起,曾有人詢問高齡老人,他說打記事起就有的廟會。每年沿襲至今。偶爾翻縣誌,也沒有記載。而那老廟,代代由善男信女們捐贈錢物布施,也曾斷壁殘垣,也曾牆影斑駁,從久遠的年代走來,依然被修繕得莊嚴肅穆,身置其中,令人不油而生敬畏之情。
牐犆砟詮┓畹氖撬妥幽錟錚香火一直旺盛,緣於鄉人依舊傳承著古老的觀念,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雖然現在時代變了,年輕人對生男生女的態度一個樣,但是,老年人骨子裡依然重男輕女。新婚媳婦還是被婆婆過多地關注了,希望頭胎生男孩子,即使回響政府計畫生育號召,也心裡踏實了。鄉人把這一期盼,固執地借送子娘娘來實現。
牐犆磕晁腦魯醢說惱庖惶歟曾在送子娘娘廟許過願,如願的人家,總要還願。面饃做成的蓮花大供,擺滿送子娘娘的供奉台案,或絹花或紙花或鮮花,插滿大殿。香燭燃起縷縷的青煙,拖著輕盈的身姿,在大殿繚繞,而送子娘娘手抱眉清目秀的男孩,慈祥地觀望,仿佛洞明世事,把憫人悲天的懷情瞭然於胸,為世人指點迷津,廣開生路,有求必應。
牐牬蟮蠲趴冢設有一張台案,專收布施,造冊登記。這布施,一向是隨心,多給不歡喜,少給也不勉強,如願意以償的,自是虔誠感恩,上足布施。還有不為求子的人家,希望送子娘娘能庇佑家人福壽安康,一年四季平安。施了布施,照例,要獲得一塊特別開光的紅布,據說,車身或人身上綁有那么一窄條紅布,可以驅邪避災,逢凶化吉。我也沒有例外地被贈了紅布條,入鄉隨俗,也綁到了臂上,那紅布條,卻被故鄉的山風,吹得獵獵作響,一時間,仿佛又回到了孩童,捧著滿把的鮮花,隨意在廟會的小攤點上挑著童心裡心儀的玩具,有風車,有米花糖,有葵花籽……只是,這流光一閃,故鄉物是人非。眼眸里還是最熟悉不過的風物,而過往的大多是陌生的面孔,耳畔卻依然迴蕩著親切的鄉音。
牐犌笞傭來的人趨之若鶩,自有一部分有備而來的女人們,從眾人獻於正殿的花叢中,悄悄撥一朵男孩花,揣到懷裡,然後許個願,交給想生孩子的女人,則成完成了一個儀式。如果心愿達成,為表虔誠,生了孩子的人家總要還給送子娘娘連續十二年的花。這男孩花與女孩花是有區別的,男孩花多數是綠葉黃心白瓣,而女孩子花則是綠葉黃心紅瓣。因為男孩在故鄉來說,特別尊貴,所以男孩花特別做得少,而女孩花就不同了,到處紅成一片。這種觀念,打小就被我不屑著,女子有什麼不好?綠葉還須紅花做點綴。
牐犖業幕叵紓從不理會廟會的意義,倒是想看看久別的親戚鄰里,也喜歡每年廟會的晉劇。華麗的長袍,善舞的水袖,緊密的鼓點,不知名的樂器咚咚鏘鏘地響著,猶如珍珠落玉盤,一方小小的舞台,把千百年的歷史故事演繹得酣暢淋漓。看貴妃醉酒,總是想看看那個飾演貴妃的角色,夠不夠得上國色天香,閉月羞花。看後,總是失落,不過如此。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關注得是孫悟空真能駕朵祥雲,在布景上翻個斤斗,長大了,看晉劇更關注打出的對白字幕,唱詞,那些些樸素的字眼,儘是人間百態的寫照。
牐犔一馬上威風凜凜,敵血飛濺石榴裙。《穆桂英掛帥》這齣戲正在戲台上演出著,巾幗揮戰戟,金戈鐵馬處,令人遐想到戰馬過處,塵土飛揚的古戰場,歷史的書頁在舞台上翻過,孩童的時光也漸行漸遠。
牐犆砘嶠行到最盛之處,花如潮,人如海。到處是手捧花束的人流,村畔馬路邊上,排滿了車流,一時間,高音喇叭的晉劇聲,正殿後面的禮炮,響徹運雲宵,熱鬧成一片。鄉人,在極度濃烈的氛圍里,感受著十里八村來參加廟會的繁鬧,這一刻,是鄉人一年裡最最幸福時光。每一家都有親戚來訪,相互詢問著,都來了些什麼親戚,如有多年未見的熟人,一定要見上一面。如果是老人,還會感嘆世事無常,光陰易逝,見一面少一面。還有許多歸鄉的遊子,此際最為豪情,上布施也最多,感謝鄉土,最初承載了兒時的幸福時光,而在經年的異鄉天空里,多了一縷鄉愁,幾番夢牽魂縈,故園依舊情深。

※本文作者:紅樓隔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