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廟會


牐犛仔∈輩輝熱衷於故鄉的廟會,也不喜歡看街上的司空見慣了的景物,長大了,離鄉久了,反倒對故鄉的風物一葉一木總關情。廟上正殿外立有功德碑,細看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也有道光年間的,聽鄉人講,文化大革命時,曾毀壞了一些廟內古物,那是保存了多少代,足以見證歷史的文物,卻被一場文化大革命化為烏有,不禁感嘆一番,一切都會風流雲散,唯有精神可以長存不朽,如這代代相承的廟會,總是在每年的這一天,約定成俗地呈現一派繁榮盛景。
牐牥厥鞘粲詮漚ㄖ的,如果沒有幾棵柏樹來為古建築做點綴,即使歷史再悠久,也不能為古建築增添厚重之感。故鄉的古廟,兩棵合抱的古柏,挺立在正殿台階兩側,樹高冠茂,風來,寵辱不驚,霜去,青翠蔥蘢,見證著古廟的風雨飄搖,榮辱興衰,只是,走過一代又一代,廟會,成了鄉人世代不變風俗。
牐犗縟擻邢彩慮斕洌上廟燒香供奉,有心愿需要實現,上廟許願,而每年春節這一天,鄉人不惜半夜早起上廟,只為爭著上一柱頭爐香。據鄉人說,燒了這第一爐香,一年好運常伴,萬事亨通。
牐犖業南縟耍把一生里最美好的祈願都寄託給了這座豐碑,廟會,自然成了故鄉的盛事。沒人公然反對迷信,即使不信奉,也含笑默許。記得很小的時候,總是被那些樸素的祈禱詞,惹得抑制不住發笑,明知在鄉人眼裡那是件神聖的儀式,可還是笑出聲來,惹得鄉人來一個不可冒犯的嚴肅眼神來警告。
牐犎緗瘢站在大殿上,還是聽著善男信女們的念念有詞,滋生出的是感動。久居城市,看慣了物慾橫流,再聆聽鄉人那些樸素而簡單的願望,有種深深的振憾: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牐犓淥等緗竦墓氏紓鐵礦煤礦興起,最不濟的鄉人,最差也差到淪為上班來養家,足以餬口,頭腦稍有靈活的人,都在大好的政策下時來運轉,過上小康了,但是,鄉人的願望,還是靠天吃飯的理念。這正是城市人心缺失的一些東西,冬之雪,夏之雨,城市人過多關心的是出行是否受影響,或與雨雪裡享受著風華雪月下的浪漫情懷,心底一角何存民生?而中國這個農業大國,又有多少人是靠天吃飯?我的鄉人不同,因為是鄉村,也因為是中國眾多農民其中的部分,他們心懷天下,祈願上天,澤被蒼生,百姓都可安居樂業。
牐犕矸韁械拿砘幔遊人有點意興闌珊,戲也唱到尾聲,謝幕了。人流散去,廟內如盛筵散後繁花過盡,有點岑寂,有點狼藉,鞭炮紅色的紙屑,盈滿殿外的地面,落腳處,鬆軟鬆軟的一層。轉身回望正殿內的送子娘娘,像極了慈祥的老祖母,看兒孫繞膝,天倫正樂。而殿外的數叢芍藥,從不理會浮世的繁花與寂寞,年年歲歲,辱寵不驚地榮枯,粉色的大瓣花朵,在四月的晚風裡,開得極燦,極燦!


※本文作者:紅樓隔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