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野三坡

初秋時節,氣候涼爽宜人,與友相約去尋山問水親近自然,有人力薦野三坡,果然成行。

偏巧那天有霧,高速路上耽誤些功夫,將近中午時分,才接近了野三坡景區。車子一路行駛,眼睛卻被車外奇異的山景吸引:高高的山峰連綿不斷,裸露的岩石上清晰地刻錄著數十條深淺不同的地質年代的印痕,很多的山仿佛是從一側被猛地抬起來,那些平行的一道道印痕與地面形成若干個夾角,山,就這樣保持著傾斜的姿態,巋然不動!原來,野三坡,處於太行山和燕山山脈交匯處,太行從這裡南下,燕山從這裡東行,多期強烈的構造運動和岩漿活動留下了野三坡完整的地址遺蹟,不禁驚嘆自然力的偉大與不可思議。嚮導游探究“野三坡”名字的由來:“三坡”是由於這裡的地勢由南向北逐漸增高,隨著地勢的不同,氣候也有所變化,人們習慣上稱為三坡,那為什麼三坡前面又加了一個“野”字呢?傳說有一次康熙皇帝上五台山尋父,經過三坡受到這裡人民的阻撓,康熙非常生氣,就說這裡是:窮山惡水,野夫刁民。呵呵,想那康熙皇帝的金口玉言也失了權威,他無論無何也想不到,昔日被他斥為窮山惡水的地方如今竟是桃源佳境遊人如織了。

山腳下的河流或寬或窄,寬闊處便見有遊人撐起了竹排,山水相依,水映山影,竹排橫斜,使人恍若來到了南國的灕江邊。道路兩旁的山上、農家院落里,一顆顆火紅的柿子掛滿枝頭,象沿途點綴了無數的燈籠在歡迎賓客。絡繹不絕的車漸漸地向一處聚集,我們知道,野三坡終於到了。

穿過“野三坡地質公園”的大門,在不遠處赫然矗立著一座巨石,上書“百里峽”三個大字,經詢問才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野三坡共有十來個景區,被譽為“天下第一峽”的百里峽,是野三坡獨具特色的景區之一。百里峽三條迂迴曲折形如鹿角的峽谷,即蠍子溝、海棠峪、十懸峽,總長105華里,故稱“百里峽”。於是,我們這才開始了野三坡百里峽之旅。

峽谷里,原本強烈的日光被擋在山外,幽暗若黃昏時分,我們腳踏鵝卵石甬路,貪婪地呼吸著清新潤澤的空氣,頓覺神清氣爽。跟隨著眾遊人的腳步,我們首先來到了“抻牛湖”,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個巨大石瓮,相傳有一年,三坡大旱,只有抻牛湖有水,但一頭野牛精霸占了這個地方,玉皇大帝派一條長須鮎魚精偷偷地潛入水底,趁野牛精喝水之際,用兩根長須抻住牛角,把它拽進湖裡淹死了,於是這個湖就叫“抻牛湖”了。正是由於百萬年間,山間流水的長期沖刷、侵蝕以及渦流的掏蝕作用才形成了它獨特的造型。

遠遠地我們就聽到了水聲,只見一柔美輕盈的瀑布從山間傾瀉而下,泉水順著洞口流出來,形成一道水簾,故稱“水簾洞”,這讓人聯想起《西遊記》中花果山上的水簾洞,於是爭著拍照留念,有幾個孩子更從水簾中鑽進鑽出,嘻嘻哈哈地抖著水珠。 瀑布落下的地方成為一清潭,水花飛濺,水聲潺潺,腳邊的岩石,在流水的長期作用下形成階梯狀陡坎,流水沿陡坎形成“跌岩為瀑,流連為潭”的景觀。

再往前,不由得眼睛一亮:兩排石頭“梅花樁”,象數十個碩大的浮萍鋪在水中,輕盈地踏樁而行,與對面的遊客小心地錯身而過,彼此友好地打著招呼,心情也格外地清爽。

山路越來越窄,山谷也幽深起來,讓人不由得抬頭往開闊處望去,兩側的山上植被並不多,但只見峽谷中生長著一種奇特的野生植物,獨根、獨莖、獨葉,綠色的圓葉,頗有幾分荷葉的形致,像一把綠色的小傘排列有序的從崖壁上伸展出來,這種植物名叫“獨根草”,俗稱“光棍草”。據說,若是年輕的小伙子摸到了這根草,就要打光棍了。遊客們都好奇的欣賞著這奇特的草,並不伸手去摘。猜想,這大概是當地的聰明人想出的一個保護山上植被的說法吧。忽聽有人大叫一聲“松鼠”,果然見崖壁之上一個灰褐色的身影,一閃就鑽進了綠色的草從中。

※本文作者:星月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