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故居

荷爾德林說:“人充滿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原來,從古到今,浪漫情懷都是人的本性之一,生活如詩,詩意地生活,把自己也變成詩,這樣的情懷如同一顆種子,一直埋藏在很多人的心中。當江南的風徐徐吹來,這顆種子就開始萌芽,甚至開花。

浪漫海寧:徐志摩故居

我問“海寧”這個名字,是不是“大海安寧”的意思,可是“海”又在哪裡呢?朋友聽罷哈哈大笑,批評我地理不夠好,說的話也沒有江南味道。原來早在6000年前,這裡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東漢建安八年(203年)建縣,稱鹽官縣,因其境東南瀕海,歷代不斷築修海塘以御潮汐之患,至清乾隆年間,築成長達二十多公里的魚鱗海塘,海水始寧,才易名為海寧,沿用至今。

去了徐志摩故居,才明白用“海水始寧”這四個字來詮釋海寧,是格外符合這座城市的。這裡的一切,都因為有了這個一生都在戀愛的情種詩人而充滿了詩意。

唯美浪漫。志摩的故居真像他的詩歌,紅牆灰磚,中西合壁,像極了舊上海的石庫門。臨街的青磚牆壁上有金庸的題字“詩人徐志摩故居”。這時才知道,金大俠原來是志摩的表弟,驚愕了片刻,想想,兩人也確有相似之處,都是孩子般的純淨,方覺人生真的如詩,充滿感嘆。

踩著當年德國進口的深黃印花地磚,我都有些不忍心,80年過去了,他的屋子卻一點沒褪味道,竟然有著古典的摩登味道,真像他的人,別具一格。

眉軒里當初很摩登的唱機和打字機,如今卻是最讓遊客神往的行頭。我沒接觸過,所以看在眼裡,覺得那也是很詩意的物什。我讓朋友坐在唱機旁,雙手劃圈嘴裡哼唱,好像放一張西洋唱片一般,我則坐在書桌前在打字機上十指飛舞。好像,當年徐志摩就是這樣寫就《愛眉小扎》的。

志摩和小曼的臥室讓人瞠目,今天拿來做新房,依然夠檔次。從窗花到牆紙,都像詩,粉色的基調讓人的心痒痒的,愛情的顏色就是這樣的,而志摩的一生,好像一直在戀愛,永遠在戀愛。我始終沒研究明白他的臥室牆壁到底是什麼材質,任何款式的相機拍出來都像打了馬賽克的效果,泛著神秘的朦朧。

看了這么摩登的房間,轉身,看看對面志摩母親的臥室,前妻張幼儀的臥室,看看廳堂看看門窗,看看羅漢床太師椅,真是“人間四月天”的感覺。除了新房,都是中國傳統樣式,四處透著舊中國書香門第大戶人家的氣息。這樣的傳統人家,竟然能走出另一種味道的徐志摩,想想,只是感慨。

古樸的東西適合懷舊,很難牽扯到浪漫。但是參觀徐志摩故居的感覺就是兩個字——浪漫。眉軒是浪漫,志摩母親和張幼儀的臥室是襯托浪漫,樓下的詩詞室是延續浪漫,掛滿了愛情詩,竟然還有瓊瑤的後來被譜了曲唱成流行歌的《一簾幽夢》。

最絕的是,後院普通的一口井水,也被這個天生情種的志摩貼上愛情的標籤,成了陸小曼的梳妝井,給後來人一個充分浪漫的理由。

鹽官懷舊:王國維的廚房、陳閣老宅的土地

海寧古代叫鹽官,現在鹽官隸屬海寧,真有點讓人犯暈。海寧小,鹽官更小,小就有小的好處。越是小地方,越能真實的觸摸。

江南是水性的,難怪很多人選擇春天下江南。時值深秋初冬,遊人寥寥無幾,在王國維的家,可以坐他的床,摸他洗臉的銅盆,躺他的搖椅,看他的書,用他的筆墨……連廚房的鍋碗瓢盆都可以拿起來比劃比劃。無論歲月如何穿梭,有一些東西,看著,你就沉默得很徹底。比如這裡,這些發黃的記憶。

水缸、灶台、碗櫃都雕著花,陳舊著新鮮,所謂色香俱全,想來就是這樣。

江南真是最配得起“精緻”、“靈秀”的地方,廚房裡的水瓢像小碗,連蒸籠、炒鍋也極其小巧的樣子。

比起徐志摩,王國維的故居有些寒磣,卻讓我的心一直沉沉的。他當年生活的條件很像陶淵明,一心求學問的人,想來,也只求“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足矣。人的心縱向挖得越深,在生活上的追求就越簡約。

※本文作者:蘭逸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