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眼看李莊

李莊自古以來一直與南溪保持著千絲萬縷的隸屬關係,從地理位置來看,南溪地處長江以北,李莊地處長江以南,兩地相距僅二十來往公里。不過,在公路未修通前,李莊到南溪全是靠水路作為交通,交通不便不說,還附帶隔河千里之嫌。

牐犂鈄古鎮於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設六同郡起,已經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的歷史。南溪最早的縣治所在地便設在李莊,宋乾德(963~968)中縣治所遷仙源壩奮戎城(今天的南溪縣城)後,李莊便一直屬於南溪縣的一個區。83年9月起,劃歸宜賓市管轄,拆區改鎮。

牐犂鈄古鎮因為狹小,一直處於“養在深宮人未識”的境地,導致李莊火起來的原因,一方面是上個世紀40年代初,為避二戰戰火,遠從北京、上海遷來的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等文化機構的名氣,另一方面,李莊確實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例如,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的鏇螺殿(原稱文昌宮),就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現在保持比較完好的禹王宮(慧光寺),清朝年間修建的四合院民居等,都能展現出李莊鎮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最關鍵的是當抗戰文化與悠久的歷史聯姻後,其發揮出來的獨特的價值,是很值得遊人景仰的,也是最值得李莊人驕傲的。

牐牽拐絞逼詰1940年,李莊以她那瘦弱的雙肩承載了避難的國立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中央博物院等當時中國頗為知名的文化機構,為中國文化人在戰火紛飛、外敵入侵時仍然有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擺放三尺書桌而贏得世人的敬仰和矚目,以當時僅有四、五千居民的小鎮接納一萬多人的氣度而深得世人讚嘆。是他們為眾多學者、莘莘學子能夠繼續研讀科學文化知識、發展傳承歷史文化提供了相對安靜的環境和條件,由此一舉成為抗戰文化的大後方。僅此,小鎮李莊已經功不可沒。

牐犖沂潛臼蘭桶聳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為了生計,去過幾次李莊。那時,因為來去匆匆,根本沒有什麼閒情逸緻去瀏覽和欣賞她。當然,那個時候的李莊也相當狹小,只有幾條古老而逼仄的街道,成井字型坐落在南溪西南的江邊上。沿江一帶零星地散落著一些已見衰敗的老式民居,小鎮周圍全是關山(墳山)和農田。大量的古蹟早在文革中幾乎銷毀殆盡,基本上沒有什麼可以流連的了。鏇螺殿的名聲儘管如雷貫耳,李莊“共大”(原宜賓學院前身)也耳熟能詳。但是,一來兩者都離李莊鎮有一定的距離(兩者離鎮上都相隔大約2.5~3公里的樣子),且當時的路全是小路,不好走,於是便只好遺憾的放棄了。

牐牻衲輳四川省第四屆旅遊發展大會在宜賓召開,作為已經申請並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李莊,在近幾年逐漸在恢復其歷史文化舊貌的基礎上,又得到了較多資金的注入改造,且第四屆旅遊發展大會又將李莊作為宜(宜賓)長(長寧)路中的一個重要景區開發宣傳,說明李莊早已今非昔比,頗具古鎮規模了。於是,便一直想再去實地瀏覽一番,看看按原貌恢復的古鎮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也可以順便去拾回那年沒去成鏇螺殿一睹名勝的遺憾吧。

牐犖頤鞘竊縞洗幽舷打面的到的涪溪口,大約花去了二十多分鐘,然後順著一條石板鋪就的斜坡道來到江邊,乘8:40分開往李莊的班船。船是簡陋的鐵駁船,順船艙兩壁各設了一排簡易的木版座位,供旅客旅途休息。為了避免日曬雨淋,船艙用厚厚的蓬布遮擋,因此,光線比較暗淡。從船頭走進船艙時,要經過一個斜坡式的艙板,必須小心挪步才能謹防滑倒,那種小心翼翼的狼狽樣子會被坐在艙內的人一目了然。不過,很少乘坐這種船的人大多是這個狼狽像,也就不覺得難為情了。

牐牭仍誑看舷的木版上坐下來後,才能真正領略到所謂座位簡陋的簡陋程度。光、硬不說,還灰塵泥跡的,必須墊上一張舊報子方可落座。還有一點,就是船停泊著時艙內的空氣也相當混濁,特別是刮西風,就更加地糟糕。這時只要有一個人在靠近船頭的地方吸菸,那么,全船的乘客也會受到煙味的荼毒。再加上倉內並不寬敞,乘客分別對坐著就顯得比較的侷促,有一種眼光不知往哪裡放為好的感覺。好在從涪溪口逆水而上只需30分鐘左右的航程,從船頭望出去,看看兩岸山水,聽聽馬達突突的轟鳴和急急灌入船底的流水拍擊船底和船舷的蓬蓬水聲,也還是不覺枯燥了。

※本文作者: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