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柏紅牆武侯祠



東偏殿內是關羽及其子關平、關興和部將周倉、趙累的塑像。關羽像高2米多,頭戴冕旒,紅臉,丹鳳眼,臥蠶眉,兩眼半睜半閉,美髯垂胸,身著金袍,手執象簡,一副帝王打扮神靈面孔。西偏殿內是張飛祖孫三代的塑像。張飛面色漆黑,豹頭環眼,燕含虎鬚,像貌威猛而有生氣。關羽和張飛早年追隨劉備打天下,南征北戰,善戰勇猛,是三國時代的“熊虎將”。劉備殿前東西廊廡內共有蜀漢當時文臣武將的塑像28尊:文臣廊內有14尊,以龐統為首;武將廊內有14尊,以趙云為首。

過了劉備殿,下11台階,穿過庭,又是一座四合院,東西南三面以迴廊相通,正北是諸葛亮殿。殿上懸掛著清康熙帝第17子宗親王愛新覺羅的題匾“名垂宇宙”。諸葛亮殿內有兩角峙立鐘樓、鼓樓,東廂為書房,西廂為客廳,室外迥廊,可以憑眺綠水漣漪的荷花池。諸葛亮端祥地坐在正中的龕台上,頭戴綸巾,手持羽扁,端肅清正,凝神沉思,顯示出一代儒相的風範。他的左右是其子諸葛瞻,其孫諸葛尚。瞻和尚在諸葛亮死後都為蜀漢政權戰死沙場。殿後有銅鼓三面,為丞相當年治軍之用,雖己綠銹斑駁,但餘威尚存。殿的左右兩壁書著他的兩篇名文。左為《隆中對》,分條縷析,猶知數十年以後的天下之事;右為《出師表》,慷慨陳詞,一表憂國憂民之心。

出諸葛亮殿,就是三義廟。三義廟是祭祀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的廟宇。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原有四進五殿,規模宏大,在市區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設的需要,1997年遷建於曹營壩。與武侯祠的建築風格和內容一致。屋頂為單檐硬山式,青色簡瓦覆蓋其上,木石抬梁式結構,立柱及柱礎均為石質。有40根用石雕成的圓形立柱,柱徑0.5米, 24根石柱上刻有對聯12副,聯文描金。正殿恢復了劉、關、張的泥塑坐像,廊房兩壁新增加10幅三國故事線描石刻畫。三義廟增添了武侯古祠的內涵。


從三義廟西行,過小橋,經桂荷樓、琴亭,進入翠竹簇擁的紅牆夾道。夾道盡處,是劉備墓。劉備墓史稱為惠陵,是唯一可確知其位置的三國帝陵。劉備生前仁慈愛民惠民,故曰“惠”。劉備死於公元223年4月,至8月,葬於惠陵。歷代王朝都設守陵戶,百姓也自覺保護它。劉備的墓陵占地極大,墓土冢高12米,一道180米長的磚牆環護著陵墓,墓上綠蔭覆蓋,墓前有碑和寢殿。據史書記載,劉備墓中還葬有劉備先後死去的甘夫人、吳夫人兩位皇后,是一座合葬墓。

盤桓在武侯祠,仿佛盪悠在1500多年前的歷史長河之中,心中無限感慨。憶當年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代臣君並肩闖下江山,到頭來只留下翠柏紅牆;想今日,古人雖離去久遠,但所留下的豐功偉績和文物,卻可警世後人。

(寫於2006年7月27日)

※本文作者:處世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