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城在哭泣

牐犠蛺焱砩希吃了晚飯後,感到天氣比較悶熱,像快要下雨似的,閒來無事,順便看了一則關於南京市《秦淮河畔:消逝的舊城》的新聞報導,重點介紹了南京古城歷經上千年的城南舊事與歷史風貌街區僅僅只經過了不足30年的發展即將毀於一旦的歷史事件,心裡感到十分難受。這次新聞專題內容具體、詳實,圖文並茂,感染力極強,生動地介紹了從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初期開始,秦淮河畔經歷了大型的舊城改造後,歷史街區遺存迅速減少。至現在,只有數塊孤立的明清街區孤立地點綴在秦淮河邊。而今,這幾個剩餘的街區也面臨著同樣的歷史命運,遭遇拆遷。
牐犜幾何時,曾記否,秦淮河自東向西,橫貫南京城南。
牐1000多年來,居民都是沿河而聚居,從而形成了繁華的南京老城區。自三國東吳定都開始,南京城南片區歷經多次毀壞與重建,至明代煌煌大成,成就了中國古代最繁華的都市。此後雖然經朝代更替、農民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炮火而不改本來面目,南京城南歷史街區的面貌,就這樣定格在南京人的眼中和心中,一直保持到上世紀下半葉,依然胳絡清晰,風貌完整。可以說,南京城南古城片區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是當地南京人再也熟悉不過的地方,有少部分城南人祖輩五六代人都在這裡生活,但如今,這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青瓦灰磚,馬頭高牆”卻將只能化作記憶。現實中僅僅倖存的街坊如顏料坊、牛市、洋珠巷、銅作坊和黑簪巷等這些明清建築古遺蹟也將永遠地消失。而沿街牆上隔幾米遠就有一個老大的“拆”字格外醒目,仿佛在嘲笑和蔑視南京城的市民無能,在向他們示威。
牐牻裉歟我們再也無法見到一代知名學者朱自清和俞伯平先生所著的散文《槳聲燈影的秦淮河》所描繪的秦淮河舊影,昔日“沿著十里秦淮的兩岸,小巷彎曲,房屋櫛比,人煙稠密,民風純樸,濃郁的鄉音構成了古城南京特有的社會、歷史和人文景觀。”而今物是人非,再無往日的平靜,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今天的秦淮河畔,“山川依舊,景物全非”。昔日的巷、坊、市、廊將被寬闊的柏油馬路和現代化的高樓大夏、住宅小區、花園新村、酒店、百貨商場、各種類型的娛樂場所、銀行及超級市場等等現代化的建築所取而代之。難道說昔日的南京古城就在保存了一千年風雨後真的要全面退出南京城市的歷史舞台嗎?南京老城區處處滲透在呻吟和哭泣之中,迄今快三十年矣,但城南片區的市民和保護者卻又無能為力,保護他們心愛的家園。為了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他們一次又一次作出讓步,難道這是城南市民的軟弱,還是他們面對政府的高壓政策表現出的無奈嗎?我們不得而知,只是一幢幢明清古建築和代表當地風格和流派的古民居遺蹟被強制拆毀時,凡有良知的中國人的心都在滴血,我為那群無知者決策者和執行者感到悲哀。再這樣下去,擁有歷史文化名城的南京城將會變成一座徒有虛名的現代空城。變得與其他城市一模一樣,它還叫六朝古都金陵、古南京城嗎?如果我國所有的城市開發建設都採取這種方式,全部推倒重來,那么不就變成了千城一面了,哪裡還用得上分這是北京城,那是南京市,這是北海,那是中南海。
牐牻衲輳建設南京城新城南的城市改造工程比之上世紀八十年代有選擇性的推倒重建有更大的舉動,當時純粹是為了花最少的資金解決市民的居住問題,採取的是“拆一建多”的開發方式,於是這種多層條式盒狀的行列布局建築風格成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開發的主流導向,這種形式的改造較大程度上改變了昔日南京古城的城市肌理結構。住在古城片區的百姓在嘆息,在不斷申訴,結果是一幢又一幢的明清古蹟依然遭受到被拆毀的惡運。
牐牼萘私猓南京市秦淮區政府正在進行的“建設新城南”,將投資40億元左右的巨資,拆遷改造秦淮河兩岸的老房子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以“非常罕見”的改造和開發力度,打造一個全新的“新城南計畫”在南京市率先全面啟動,僅僅倖存的8塊孤立的明清街區遺存也面臨著幾乎被拆遷一空,全面興建的窘境。據悉這次拆遷範圍包括城南的釣魚台、安品街、門東、顏料坊、船板巷等五個明清建築區,取而代之的將是在秦淮河畔興建80萬平方米的中高端房產。

※本文作者:破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