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節日的詩詞

鶯啼燕語報新年
唐·皇甫冉《春思》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除:逝去。屠蘇:屠蘇草浸泡的。曈曈:太陽初升時的光景。桃符:古時習俗,元旦用挑木板寫神荼、鬱壘二神名,懸掛門旁,以驅鬼壓邪。後以桃符為春聯的別名。
宋·王安石《元日》


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
意謂一年過去, 除舊布新。
清·程允升《幼學瓊林·歲時》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火樹銀花:比喻絢麗多彩的花燈煙火。星橋:橋上滿綴花燈,遠看似布滿星星。鐵鎖開:橋上打開了鐵鎖。此寫正月十五夜景。唐代有宵禁制度,夜晚橋上禁止通行,正月十五夜特許開鎖放行。
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花千樹:指元宵夜晚,彩燈用竹竿挑出半空,遠近高低,燦爛絢麗,好象千樹花發。
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拓:又名黃桑,莖皮可造紙。春社: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祭祀土神的儀式。
唐·張演《社日村居》(又作王駕詩)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社:指春社。
宋·晏殊《破陣子》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古代傳統節日,一般在清明前兩天,家家禁火,故名寒食。漢宮:指唐宮。傳蠟燭:寒食禁火,唐制特許宮中可以舉火,燃燭傳火以賜近臣。
唐·韓雄《寒食》


寵柳嬌在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
寵柳嬌花:受到人們寵愛的花木。寒食:節令名,清明前兩天。
宋·李清照《念奴嬌》


紅杏枝頭寒食雨,燕子泥新,不住飛來去
寒食:寒食節,在清明前兩天。泥新:燕子銜泥築新巢。
宋·毛滂《蝶戀花》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斷魂:形容內心極度淒楚紛亂。
唐·杜牧《清明》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子時,一霎清明雨
南唐·馮延已《蝶戀花》


困人天氣近清明
宋·蘇武《浣溪沙》


清明後。風流萬縷亭前柳
宋·周邦彥《漁家做·般涉》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龍蛇蟄:雷聲震醒了蟄服土中的龍蛇。草木柔:草木受雨滋潤都轉為柔綠之色。
宋·黃庭堅《清明》


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
白下: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北,又名白石坡。郭:外城。
明·高啟《清明呈館中諸公》


湖上小桃三百樹,一齊彈淚過清明
彈淚:清明前後多雨,桃花瓣上顆顆雨滴似淚珠滿掛。
清·郭限《積雨》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此宵:指農曆七月七日,傳說此夜牛郎、織女二星在銀河相會。
唐·白居易《七夕》

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
屈指:屈指可數,比喻臨近。
宋·辛棄疾《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


露濕青蕪時欲晚,水流黃葉意無窮。 節近重陽念歸否,眼前籬菊帶秋風。
唐·皇甫冉《寄權器》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酩酊:酒醉。佳節:舊俗九月九日登高,即重陽節
唐·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滿城風雨近重陽
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四載宋潘大臨《致謝無遺書》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
唐·史青《應詔賦得除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