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雨的詩句——《雨過山村》

《雨過山村》原文

雨里雞鳴一兩家,

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

閒著中庭梔子花。

《雨過山村》鑑賞

詩一開頭就透出山村風味。這首先是從雞聲來的。“雞鳴桑樹顛”是村居特徵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會誘得“雞鳴不已”。倘如是平原大川,村落不會很小,一雞打鳴往往會引起群雞合唱(“群雞正亂叫”)。然而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分散,即使有村,人戶也不多。“雞鳴一兩家”,恰好是山村的特點,傳出山村的感覺。

如果說首句已顯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通過“曲徑通幽”的描寫,顯出山村之深來;並讓讀者隨著詩句的引導,體驗一下款步山行的味道。雨看來不大(後文有“浴蠶”之事),沿著那斗折蛇行的小路,不覺來到一座小橋。這橋,不是那種氣勢如虹的江橋,甚至也不是精心構築的石樑,而是山里人隨意用拖來的木板搭成的“板橋”。山民尚簡,山溪不大,原不必鋪張。從美的角度看,這“竹溪村路”中也只有橫斜這樣的板橋,才叫自然天成呢。

“雨過山村”四字,至此全有了。要是滿足於自然美的表現,那么,這已經不錯了,但未必出格。於是詩人轉而寫到農事活動:“婦姑相喚浴蠶去”。“浴蠶”,指古代時用鹽水選蠶種。《周禮》“禁原蠶”注引《蠶書》:“蠶為龍精,月值大火(二月)則浴其種”。由此可知,此時已是春深時分。“婦姑相喚”用語親切,情境親密,作為一個勞動單位(家庭)的成員,她們配合得多好,不甘落他家之後哩。

“相喚浴蠶”之際,亦必有“相喚牛耕”之事,詩中舉其一端,不難概見其餘。如畫的美景中添上“婦姑”這樣一對人物,似乎比扶犁的“兄弟”更具詩意。“農家少閒月”,冒雨浴蠶,似將繁忙時節的農家氣氛表現得相當夠味了。然而,詩人還要錦上添花,揮灑妙筆寫出了最後一句:“閒著中庭梔子花”。實際上就是說沒有一個人“閒著”,但詩人偏不正面說,卻要從背面、側面落筆,以“閒”寫忙,興味繚繞。一位西方詩論家說,徒手從金字塔上挖下一塊石頭,並不比在優秀詩人作品中換掉某個字更困難。這裡的“閒”字正是如此。它不僅是句中而且是全篇之“眼”,一經安放便不可移易。同時這裡牽入“梔子花”,也豐富了詩意。雨浥梔子冉冉香,意象鮮美。

此外須知,此花又名“同心花”,一向是愛情象徵,少女(少婦)最喜採擷。此詩寫梔子花,只說無人理睬,似無關“同心”一意。這恰恰從另一方面表明了春深農忙(哪有談情說愛的閒功夫呢)。這含蓄不發的一結,真是搖曳生姿,妙機橫溢。

《雨過山村》作者簡介

王建(約767-約830年),唐代詩人,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享年約六十七歲。王建一生沉淪下僚,生活貧困,因而有機會接觸社會現實,了解人民疾苦,寫出大量優秀的樂府詩。他的樂府詩和張籍齊名,世稱“張王樂府”。著有《王司馬集》。其詩反應田家、水夫、海人、蠶農、織婦等各方面勞動者的悲慘生活,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愛憎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