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祖輩能撫養好現代孩子嗎

人到老年往往格外疼愛孩子,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隔代親”,可就是這隔代親正給越來越多的家庭帶來困擾。據一項統計表明,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心理門診每年接診的小患者中有90%以上是由於曾經受到過不當家庭教育而導致疾病上身,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不當的隔代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心理疾病。

祖輩們處處為孫兒們“護架”,阻礙孩子心智自由地發展

記者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這一樣一件事,一位老人的兒子由於工作很忙,他便幫著兒子帶孫子。一天,孫子把他的表拆壞了,被他打了一頓,之後這名孩子在很長的時間內不敢碰任何他認為會遇到家長打罵的物品,久而久之,這名孩子變得膽小、畏縮。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心理門診於得澧醫生告訴記者,祖輩們大多看不到“愛動”孩子身上蘊含的智力發展因素,如創造力、想像力以及可貴的心理品質,如好奇心、探索鑽研精神等,這些孩子身上閃現的興趣火花容易被祖輩們輕易撲滅,當然孩子的安全要考慮,但也不能因噎廢食,限制過多過寬。如憑這種陳舊的教育觀念長期干涉下去,而不懂得積極支持和正確引導,那么,對於倔強的孩子會變得暴怒、浮躁,性格里潛藏了破壞性、反抗性等特徵,而對於懦弱的孩子則變得膽小、畏縮、自卑、沒有自信,不敢嘗試。

於得澧講,不管哪種孩子,都會失去積極進取、勇於探索的“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可貴品質,阻礙了孩子心智的發展。安全意識讓祖輩們處處為孫兒“護駕”,過度的保護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發展空間。一種是出於對物品的安全,如為了不弄濕衣服而制止孫兒玩水,為了不搞壞鬧鐘而把它收藏起來,不打破杯子而不讓他自己倒水喝等等;一種是出於對孩子自身的安全,如為了不摔倒而限制他過度的跑跳,為了不割傷手指而不準他用剪刀,為了不交壞朋友而限制他與同伴之間的交往等等。以上這些似乎為孩子“好”的行為恰恰扼殺了孩子最初萌生的最寶貴的好奇心、最旺盛的求知慾,澆滅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熱情和興趣,而這些正是求得孩子智力發展、素質能力發展的必經之路。

祖輩們過多溺愛,不利於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

在哈爾濱市一家大公司工作的劉婷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已經4歲了。由於平時夫妻兩個人工作都比較忙,就把女兒送到母親家看護,等到周六、周日再接回來。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劉婷發現自己的女兒似乎出現了一些“問題”。女兒比以前任性,不聽話了。有一次,劉婷帶著女兒出去玩。在超市里,女兒看到一個毛絨玩具“藍皮鼠”,女兒就站住不走了,非得要買。劉婷看到價錢很貴,而且家裡已經有好多毛絨玩具了。就對女兒說:“乖女兒,咱不買了,家裡不是有好多嗎?”結果不得了了,女兒一反常態,又哭又鬧,還坐在地上不起來了。劉婷當時有些奇怪:女兒以前從不這樣,是很聽話的,今天到底是怎么了?

過了一周,劉婷再去母親家接女兒時,發現女兒正在抱著“藍皮鼠”玩呢。劉婷就問母親是怎么回事。母親說:“我給買的,孩子喜歡就買唄,我就這么一個外孫女,寵寵還不行嗎?”這時,劉婷才意識到女兒在母親家裡已經成了“小公主”,變得十分任性而霸道了。

於得澧講,祖輩們由於晚年孫兒繞膝,欣喜之情無法不言於溢表,狂愛之心無法不傾於孫兒身上。事事包辦、時時呵護,使“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日益穩固。祖輩對孫兒施愛有加,往往心太軟,導致教育孩子方面寬而不足,嚴而有餘,甚至當父子之間有衝突時,往往不自覺地、不分原則地偏袒孫輩。這樣做的結果將使孩子產生唯我獨尊、任性自私、驕橫無禮、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品質,同時也失去了鍛鍊動手能力的機會,對大人產生依賴性,獨立性差,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成了懦弱、自卑、懶惰的生活低能兒。很多孩子上了國小還系不好鞋帶、穿不好衣服、不會自己整理房間等就是明顯的例子。

祖輩們重“身”不重“心”,導致孩子心靈“飢餓”

在某機關工作的孫女士對記者說,由於夫妻倆人的工作原因,常常要出差,無奈下就把3歲的孩子留給父母照顧。可到了上學的年齡後,夫妻倆把接過來自己照顧,但當孩子上完一學期後,孫女士就感覺孩子在班級很不合群,常常一個人在班級里獨來獨往的,學習成績一路下降。家長帶著孩子來到醫院檢查後發現,孩子患上了學習障礙症。

哈爾濱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心理門診醫生於得澧講,祖輩們深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都不懂得“心”的健康的重要性。以為孩子吃飽喝足了,不生病不出事,就算是健康的孩子。殊不知,孩子的心理同樣需要豐富的精神食糧來填充。例如,親子共讀、親子遊戲,與孩子談天說地、交流思想,與孩子一起擺積木、拼圖、塗鴉等,做各種比賽遊戲等等,都能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而這些本該年輕父母們做的事,交給老人們去做,顯得力不從心,也不見得能做好。這樣易造成孩子內心世界的孤獨、無助,易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特點。

此外,祖輩撫養的孩子由於很少與父母在一起,在情感上容易與父母產生隔閡,等到年齡大些的時候回到父母身邊,往往對父母的感情是“可敬而不可親”,易造成兩代人交流困難,父母不易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而這種小時候的心靈“飢餓”,情感缺失,容易產生孤獨、不信任、焦慮等人格缺陷。

於得澧認為,家長應該用現代的教育理念來培育現代的孩子,才能不耽誤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長。如果祖輩能有現代的教育觀念當然好,然而,老人受歷史條件和傳統觀念的限制,這種具備現代教育觀念的祖輩在現實生活中鳳毛麟角,兒女們沒有理由苛求他們過多,責任還在於年輕父母,養育孩子畢竟是父母的權利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