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文明城市手抄報:弘揚社會文明新風

二、雷鋒精神具有觸手可及的特點,必須注重學雷鋒載體的大眾化

雷鋒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共同記憶,是一位立體可觸、豐富可感、真實可愛、偉大可敬、平凡可親的平民英雄。多年來,我們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順應各個時期的要求,適應不同群體的特點,運用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搭建民眾廣泛參與的平台,開闢民眾樂於接受的渠道,推動學雷鋒載體的大眾化,使學雷鋒活動經久不衰、歷久彌新。

一是創建自我教育的大課堂。雷鋒家鄉學雷鋒之所以始終保持蓬勃的生機活力,最重要的就在於使雷鋒精神走進千家萬戶、深入人們心靈。我們堅持把雷鋒家鄉學雷鋒作為家鄉人民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大課堂。精心組織全民唱雷鋒歌曲、讀雷鋒日記、講雷鋒故事、傳雷鋒箴言;著力抓好“書架子工程”,把《雷鋒的故事》、《雷鋒日記》等書籍配送到全市的學校圖書館、社區圖書室和農家書屋;部署開展市民素質提升三年行動計畫和“學雷鋒、講文明、樹新風”、“做文明有禮的長沙人”等系列活動;依託360多個社區基礎性陣地、450多所學校主導性陣地、500多家行業特色性陣地,創辦各類市民學校,弘揚優秀道德傳統,打造了“公德故事會”、“公德講評台”、“快樂大篷車”、“誠信小管家”等道德教育載體;率先開通中國雷鋒網,用信息網路技術和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雷鋒精神的學習教育,從而讓雷鋒精神真正轉化為人們思想的羅盤和坐標、心靈的寄託和歸宿、行動的指南和遵循。

二是開闢志願服務的新途徑。我們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經常性開展關愛空巢老人、關愛農民工、關愛殘疾人和文明交通行動、環境清潔行動、秩序維護行動、文明旅遊行動、文明餐桌行動、“紅色服務月”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努力在全社會形成見難就解、見危就幫、見弱就扶、見貧就濟的良好風尚。如公交計程車公司成立“雷鋒車隊”,在全國率先發起“愛心送考”,十年來有600多萬考生在他們的呵護下順利進入考場、走入高校。組織以老黨員為主體的“五老”,即老幹部、老模範、老教師、老戰士、老專家,進行形勢政策、黨的歷史、思想道德、公民意識教育,實現了老有所樂與志願服務的有機統一。雷鋒最樸實的一句話就是“這是我應該做的”。由此切入,我們開展了“當文明長沙志願者、做學習雷鋒排頭兵”暨“推廣雷鋒故鄉流行語——這是我應該做的”主題活動,強化全市人民“向雷鋒同志學習、為雷鋒故鄉爭光”的自覺。如今,在長沙機場、車站、社區、街頭的志願者服務當中,“這是我應該做的”已成為人們的口頭禪。

三是打造參與實踐的大平台。我們堅持把學雷鋒活動貫穿到日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當中,引領廣大民眾自覺實踐、主動實踐、持久實踐,從點滴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當下做起。如我們的雷鋒中學有一個別樣的傳統,學生續寫雷鋒日記20年,留下了近兩萬同學續寫的雷鋒日記1000萬字。我們總結雷鋒中學的經驗,在全市開展千所學校、百萬學生“續寫雷鋒日記,爭當雷鋒傳人”活動,引導大中國小生用紙張、部落格、微博等載體,記錄身邊的感動、自己的感悟和對先進人物、先進事跡的感佩,在廣大青少年當中引起強烈共鳴。我們還借鑑銀行和超市的運行模式,發揚雷鋒奉獻精神,在全國率先創辦了以好人好事為“存款”的“道德銀行”, 推出了以捐贈救助為“營業”的“雷鋒超市”。全市已建成由1家市級、9家區縣(市)級、71家街道鄉鎮級、160家社區級“雷鋒超市”組成的四級網路平台。在此基礎上,又啟動了 “雷鋒超市進校園”活動,使之成為當代大學生激發愛心、傳遞愛心、集結愛心的基地。“道德銀行”與“雷鋒超市”,不僅是有價的物質幫扶,更是無形的精神力量,已成為雷鋒家鄉學雷鋒的靚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