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資料:蘇州胭脂揚州粉

“蘇州胭脂揚州粉”久負盛名。

清朝,揚州戴春林香粉曾進獻宮闈,名為貢粉。

而謝馥春經營的老式香粉,在揚城昔日除戴春林外,沒有其他店鋪能及。自戴春林歇業後,謝馥春即成為首屈一指的揚州香粉名鋪。主要是由於用料考究,研製精緻。過去,謝馥春選用廣東生產的鉛粉和江都邵伯湖專為謝馥春加工的漂懸浮石粉,以及優質米粉和豆粉。在生產工序上較為繁複,結合節令花期,製成母粉儲存。母粉有白蘭、茉莉、珠蘭以及玫瑰等。當時揚州北郊和南郊均盛產鮮花,至今仍有此風。

謝馥春製作母粉時,先將花農清晨採集送來的花朵,用銀皮紙包裹置於粉內,外面再用裱心紙或毛邊紙包裹,每包淨粉為三斤,鮮花約三兩,用燃著的炭箕置於缸內,覆以炭灰,不能窺見明火,缸口嵌入鐵絲網路,將包裹的粉體鋪於絡內薰染,掌握火候,不時注意翻覆,使鮮花的香氣盡被粉體熏透。除去殘花,將粉置於瓷壇內,納滿瓶口,蓋緊瓶蓋,再用銀皮紙塗刷糨糊,層層疊封,放於陰涼處,儲存備用。

在製作塊狀香粉時,先將篩細的粉體加水,將雞蛋去黃,純用蛋清,以及研成細末的冰片、麝香一併摻入,揉成稠狀,捺入銅圈內,直徑約6.5厘米,厚約1厘米,用手心輕輕拍平,提放在光整的平磚之上,讓其吸去部分水分,再將粉逐一移在竹篩上,置於陰涼處,待三五天后晾乾,取出置於絹篩上,磨平光整,逐一置於盒內包裝,名為上等冰麝香粉。中等者是將粉體僅加少量蛋清,如上法炮製,待粉體乾後,用銅錢邊緣(磨成薄口)鏇轉粉體中間,形成圓窠狀,再將事先備制的冰麝母粉,捺入窠穴內,用手心磨平,用絹篩磨抹光整,逐一裝盒包封。

製作珠狀粉和雀狀粉時,則事先將各種粉料稱好,投入蛋清,將研細的冰片、麝香,拌入粉內,通過三次篩磨,再加水揉捏,用手工器具製成珠狀、粒狀,置於陰處晾乾,即為成品,再行分裝;質量好者,每盒再加放鮮花母粉即成。

製作粉狀香粉,則採用瓶裝,置於錦盒或紙盒內,最好直接將粉置於錫盒內。蛋清和鮮花母粉以及麝香等,均較其他香粉量多,通過絹篩篩磨,均勻即成。

瓶裝香粉使用者多半愛倒在掌心滴以清水,塗抹面部,也可以直接撲面,隨其嗜好,確有甜香滿頰之感。過去人們婚嫁禮物中,往往樂於購買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