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內容:《水滸傳》

《水滸傳》

別名:《忠義水滸傳》

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另外,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水滸傳》後三十回 是羅貫中所作。

明高儒《百川書志》著錄其所見本,前署“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認為是施耐庵所作,王圻《續文獻通考》認為是羅貫中所作。

回數:《水滸傳》在流傳中,出現了多種不同的本子。現在所見的,主要有100回本、120回本和70回本。100回本在“招安”後,有“征遼”和鎮壓方臘起義等情節;120回本又插增了鎮壓田虎、王慶的情節。後金聖歎將此書刪改,去掉了招安及以後的事,稱為70回(實為71回)。

介紹:《水滸傳》是由作者在《宣和遺事》及相關話本、故事的基礎上創作而成。全書以描寫農民戰爭為主要題材,塑造了宋江、吳用、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故事曲折、語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作者:施耐庵(1296~1371)名耳,又名肇瑞,彥端,字子安,號耐庵。籍貫:江蘇興化白駒場人。祖籍泰州海陵縣,住蘇州閶門外施家巷,後遷居當時興化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相傳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後裔。施耐庵7歲時,家裡貧窮,無法上學。但他聰明好學,經常借書看,請鄰居教,有時還到學府去旁聽。就這樣,他讀了《大學》、《論語》、《詩經》、《禮記》等許多書。13歲時,已能在大庭廣眾之中,對答如流,下筆琳琅。一次,鄰居老人病故,約請在滸墅關教私塾的季秀才來寫祭文。季秀才未能及時趕到,別人就提議讓彥端試試。施耐庵少年氣盛,欲顯其才,也不推讓,走過來一揮而就。後來,季秀才看了這篇既幼稚又有才氣的祭文,稱讚不已。主動提出讓施耐庵到滸墅關去讀書,並且不收他費。後來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施耐庵。 施耐庵在滸墅關讀書,十分刻苦,他不僅熟讀諸子百家,而且各種書都去瀏覽。當時刊行的《大宋宣和遺事》,講吳用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楊志賣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庵的興趣,他常常在課餘閱讀。還同小夥伴們一起舞刀弄棒,練習武藝。那時,蘇州城裡經常說唱些如《石頭孫立》、《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同樂院燕青搏魚》、《李逵負荊》等話本和雜劇,施耐庵有時也去消遣,對這些“仗義英雄”、“擎天好漢”流露出敬佩之情。

施耐庵的小說《水滸傳》中有極其生動的生活場景,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水滸108將身份不同,性情各異,是我國古代小說中的一朵奇葩。《名家彩繪四大名著·水滸傳》隨文融入293幅國畫,由戴郭邦、賀友直、陳白一等41位國畫名家聯袂繪製,眾畫家以妙手神筆繪就極具生動的生活場景,人物情節,惟妙惟肖,意韻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