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內容: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是“四大奇書”,中國在明末清初最先有了這種說法。李漁曾在醉田堂刊本《三國志演義》序中稱:“馮夢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當時已有“明代四大奇書”的說法,即《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明末清初之際,“四大奇書”的提法已得到相當的固定和流行。清代乾隆年間問世的《紅樓夢》被公認是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峰,取代了《金瓶梅》,四大奇書至此定型。

“四大名著”全稱“四大古典文學名著”是“四大奇書”的現代說法,時間自然也不會早了。因此,現在“四大名著”(四大奇書)的提法一定是出現在《紅樓夢》成書之後。

相較於“奇書”,“名著”的稱呼更有文化意味,更強調在文化上的成就,四大名著不是某個人定下來的,而是在流傳過程中廣大讀者研究、解讀、衡量後評定出來的,承載了許多文化精華,在潛移默化中對許多人的思維智慧、為人處世方式產生了影響,對往後社會思潮、社會風氣、政治生態變化有著深遠影響。

現在中國的四大名著公認為:《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傳》(施耐庵)、《西遊記》(吳承恩)、《紅樓夢》(曹雪芹)(據傳是上世紀50年代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四部名著的時候定名為四大名著,從此定名)。

四大名著是中國名著之一現乃至全人類共同歷史悠久的寶貴文化遺產,在整個華人世界中有著深遠的影響。在中國文化史上也是一大創舉。研讀中國四大名著,是瀏覽中國古典文學的智慧型之海,也是閱歷中國傳統人文、社會、倫理、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的知識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