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手抄報:防止未成年人溺水

暑期將至,如何預防未成年人溺水成為輿論關注的公共話題。針對這一問題,秀洲區公安分局水上派出所所長吳衛祥做了一個詳細調查,結果顯示:僅在秀洲區,每年暑假都會發生六七起未成年人溺亡事故,其中超過80%的溺亡事故,對象都是新居民子女。

防溺水手抄報:防止未成年人溺水

伴隨著暑假的年年往復,溺水新聞似乎也成了“四季歌”。翻開報紙、打開電視,隔三差五都能看到類似的悲劇。相比就事論事的報導,應該說,吳衛祥的這一調查更加讓人不安。畢竟,當我們努力地在求學、就醫、找工作等方面,為新居民提供更優質、更均等的服務之時,如果因為忽略了溺水這個問題,進而導致其生命的隕沒,那么,我們所有的努力就失去了意義。

說起來,新居民子女溺亡比例居高不下,原因無非是不諳水性、不熟悉涉事水域情況,或者沒錢去收費的游泳場館而被迫“野遊”等等。問題是,為什麼我們明明知道“病灶”在哪裡,卻始終拿不出對症的“藥方”予以根治,任由其年年“復發”呢?

毫無疑問,作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對於新居民子女的溺亡事故,父母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另一方面,面對新居民子女的游泳需求和室內游泳池的不少花銷,他們也常常處於一種矛盾的境地。此時,政府就有責任、有義務解決這個難題。事實上,加大財政投入、加強鄉鎮公共游泳場所的建設,已經被證明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市一些地方也已有了相關的探索。比如,海寧一些鄉鎮建設可拆卸游泳池的做法,就曾獲得省教育廳、省體育局的肯定。這些經驗如果能夠及早在全市其他地方推廣,對於減少溺亡事故,尤其是農村地區和新居民子女的溺水比例,無疑將發揮積極作用。

最近,市體育局向全市徵集健身公益培訓站和志願者,應該說,這是一個很不錯的創意。一方面,它能夠避免單純依靠政府力量帶來的力不從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社會已有資源,促進人際間的互幫互助。我們希望,這其中能夠包括免費的游泳場館和教授游泳技能的志願者。畢竟,嘉興作為水鄉,會游泳是每一位居民必備的技能,作為新居民,尤其需要加強,如此方能更好地助力他們“入鄉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