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民族精神黑板報內容:民族精神的延續

影片《南京南京》由陸川指導,劉燁、范偉等主演。此片因為對南京大屠殺中人們所展示出來的民族精神的描寫,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榮獲了09年最佳電影金貝殼獎及最佳拍攝獎,第46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攝影獎,第三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和最佳攝影獎。該片描寫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和人們不甘被踐踏而進行的反抗。

大量作用遠景和全景。該片通過對南京民眾的描寫,表現了南京軍民的團結與不屈:當戰爭來臨時,軍兵誓死保衛家園;當受傷英雄受到生命威脅時,用生命換取生命;當死神降臨時,那不屈的氣節及響徹南京上空的“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片中對戰爭過後場面的描寫,體現了戰爭的殘酷以及帶給人們的災難。對南京民眾集體被殺時的場面描寫,既體現了對人性的摧殘,又體現了南京民眾的反抗與不屈,那一聲“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將南京民眾誓死不屈的精神展現的淋漓盡致。

音樂的溝通與渲染。在安全區內,唐先生的小妹正在教小孩們唱戲,歌聲悽美,預示了影片中人物的最後命運。後來,婦女被當做慰安婦送到日本軍區,即將被送回時,唐先生的小妹又唱了一首戲曲,然而曲子還未唱完,就被一個日本軍兵給槍斃了。唐先生小妹的悲慘結局是當時南京很多民眾共同的結局,他們被日軍無情的殘虐,結果卻死的悲慘。日軍的無情殘殺是對人性的踐踏,然而南京民眾表現出的卻是不屈不撓的反抗。

注重寫實。《南京南京》是以南京大屠殺為素材,它面對的是曾經發生過的歷史事實,因而受限於題材性質,所以影片的寫實手法就顯得很突出。比如,導演為了使影片更具真實性,曾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研讀史料,影片中的人物都有原型,道具、服裝、布景都力圖還原當時的真實風貌。同時大量運用長鏡頭語言避免了主觀性,注重景深構圖來追求立體化的審美效果。

影片中大量的遠景和全景、精緻的音樂運用和寫實手法,為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南京南京》中體現的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演繹了厚重歷史背景下戰爭的殘酷。但是,戰爭中南京民眾的表現卻將民族精神展現出來:任何災難都阻擋不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展現,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中華民族前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