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手抄報:什麼是湖泊?

概念

地表窪地積水形成的水面寬闊、流速緩慢的水體就叫湖泊,它由湖盆、湖水和水中所含各種物質(有機質、無機質、溶解質等)共同組成。地球上湖泊總面積約 205.87萬平方千米,約占陸地面積的1.38%。其特點為換流速度緩慢,不與大洋直接聯繫。陸地低洼地區蓄水形成的天然湖泊,我國有湖、泊、盪、淀等不同名稱,攔河築壩或人工挖掘蓄水的水庫可稱人工湖泊。湖泊按成因可分為構造湖、火口湖、冰川湖、風蝕湖等;按泄水狀況可分為排水湖和非排水湖;按水質又可分成淡水湖和鹹水湖。

變遷

湖泊一旦形成,就受到外部自然因素和內部各種過程的持續作用而不斷演變。入湖河流攜帶的大量泥沙和生物殘骸年復一年在湖內沉積,湖盆逐漸淤淺,變成陸地,或隨著沿岸帶水生植物的發展,逐漸變成沼澤;乾燥氣候條件下的內陸湖由於氣候變化,冰雪融水減少,地下水水位下降等,補給水量不足以補償蒸發損耗,往往引起湖面退縮乾涸,或鹽類物質在湖盆內積聚濃縮,湖水日益鹽化,最終變成乾鹽湖。

湖泊不是一成不變靜止的東西,它是不斷在自然界中進行物質與能量循環的動態綜合體。此外,湖泊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它與人類有著密切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