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手抄報: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指在水力、重力、風力等外營力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破壞和損失,包括土地表層侵蝕和水土損失,亦稱水土損失。

●崩崗——

是我國南方廣東、江西等省風化花崗岩地區特有的現象。這些地區,由於氣溫高、降雨多,山區、丘陵區的風化花崗岩深50至60米或更深。一旦地面植被破壞,暴雨中坡面水流集中到淺溝,致使溝頭和溝壁的風化花崗岩石大片大片地崩塌下來形成“崩口”,這是溝壑侵蝕的一種特殊形式。

●坡耕地——

指分布在山坡上地面平整度差、跑水跑肥跑土突出、作物產量低的旱地,一般是指6°至25°之間的地貌類型(開墾後多稱為坡耕地)。

●侵蝕溝——

指線形伸展的槽形凹地,是暫時性流水形成的侵蝕地貌,主要發生在半乾旱氣候帶的鬆散沉積層上。在植被稀疏的緩坡地區,侵蝕溝可以發展得很快,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石漠化——

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是土地劣化演變的極端形式之一。廣西和貴州等地分布著大面積的碳酸岩,由於不斷開荒種地,破壞了原有植被,需千萬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層經風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後地表只剩下不能種任何植物的石塊”。

●淤地壩——

指在水土流失地區各級溝道中,以攔泥淤地為目的而修建的壩工建築物,其攔泥淤成的地叫壩地。在流域溝道中,用於淤地生產的壩叫淤地壩或生產壩。

●“三同時”制度——

指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以及區域性開發建設項目的污染治理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