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手抄報:周總理廉潔從政小故事

“這比人民民眾吃得好多了!”

周總理的飲食清淡,每餐一葷一素,吃剩的飯菜,要留到下餐再吃,從不浪費一米,一片菜葉。國務院經常召開國務會議,會議過午還不能結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總理規定工作餐標準是“四菜一湯”,飯後每人交錢交飯菜票,誰也不準例外。總理吃完飯,總會夾起一片菜葉把碗底一抹,把飯湯吃乾淨,最後才把菜葉吃掉。吃飯時,偶爾掉在桌上一顆飯粒,馬上拾起來吃掉。有人對他如此節儉感到不解,總理說:“這比人民民眾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難時期,總理和全國人民同甘共苦,帶頭不吃豬肉、雞蛋,不吃稻米飯。一次,炊事員對他說:“你這么大年紀了,工作起來沒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糧了!”總理說:“不,一定要吃,吃著它,就不會忘記過去,就不會忘記人民哪!”

“家鄉的事應由當地黨政部門管。”

周總理出生在淮安,童年時代都是在淮安度過的,因此他對淮安懷有深厚的感情。他愛淮安,但他更愛偉大的祖國,從不因為淮安是他的家鄉而給予額外的照顧。1960年,淮安縣委負責同志到北京時,見到了周總理,在匯報了淮安縣10萬畝棉花喜獲豐收的情況後,提出想辦一座紗廠。按理,這對總理來說確實不是什麼大事,但當時正值困難時期,周總理一方面鼓勵他們,一方面又引導他們說:你們種棉花,就要辦紗廠,那上海的紗廠就吃不飽了。最終沒有同意。1962年,總理的家鄉淮安遭受了特大洪水,蘇北大片農田被淹。江蘇省政府給總理寫信,請求支援。總理看完信後,心裡沉甸甸的。調撥人力物力支援災區是完全應該的,只要總理一句話就可以了。但總理說:我家鄉的事應由當地黨政部門管,該怎么辦由他們拿主意。總理對家鄉懷有深厚感情,但在涉及家鄉的問題上從不偏私,一概秉公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