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手抄報內容:聖誕節起源之太陽神誕辰

12月25日是西元274年羅馬皇帝奧勒良指定的慶祝羅馬帝國官方慶祝敘利亞太陽神蘇里耶和伊朗太陽神米特拉的節日Dies Natalis Solis Invicti(意為“不可征服的太陽”生日),這一節日一直持續到 基督教被定為國教之後被禁止。敘利亞太陽神崇拜最早是古羅馬國王安東尼努斯(Marcus Antoninus)引入古羅馬帝國還取代了主神朱庇特,並在奧勒良國王時期成為國家節日。這一天是為了慶祝太陽的重生或回歸,因為那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期,用中國的概念表示就是指羅馬曆法的冬至節。

那一天以後,白天會逐漸變長,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甦的開始。同時慶祝太陽回歸的那一天在世界範圍內不同文化都是作為重要節日慶祝的。而存在太陽神的文化,這一天都成為了太陽被擬人化後誕生的日子。早期基督教會為了利用這一天假日,也試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就把耶穌生日指定在了這一天。所以除去強加的宗教意義,聖誕日其實就是西方的“冬至”日。

最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這一天就是原始人類用作慶祝豐收並殺死牲畜和發酵酒類的日子。北歐土著薩米人在這一天祭祀他們的太陽神北威(Beiwe)。蘇美爾、巴比倫等古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在這一天慶祝太陽神馬爾杜克打敗黑暗。印度教則在這一天祭祀太陽神蘇利耶(Surya)。而伊朗民族和祅教徒在這一天慶祝太陽神米特拉戰勝黑暗的節日“耶爾達節(Yalda)”,也是伊朗歷第十月的第一天,標識冬季的開始。古代斯拉夫民族認為老太陽神霍爾斯(Hors)在一年中黑夜最長的12月22日被黑暗之神打敗後死亡,於是斯拉夫人為此跳了霍洛舞(Horo/Khoro vod),一天后,即23日太陽神霍爾斯死而復生,成為新太陽神古例大(Koleda)。在愛琴文明里,這一天被稱作例納節(Lenaia),也是希臘提洛歷的第一天,是紀念酒神狄奧尼索斯被女祭司美娜德撕碎並吃掉又轉生成嬰兒。而這個節日影響到了古羅馬共和國並成為了紀念酒神的布魯馬利亞節(Brumalia,拉丁文意為最短日)。同時,古羅馬也在12月17日至23日的一周里以紀念羅馬神話的農業神薩圖爾努斯(Saturnus)的名義進行聚餐。因此這些關於太陽的印歐神話被近現代耶經學者們認為才是耶穌信仰的起源。不僅僅是紀念農業神的聚餐和太陽神的生日,也在於早期基督教耶穌形象借鑑自米特拉神像以及同樣出身於處女,以及取材於其他神話死而復生的故事。不僅牛頓認為聖誕節就是按冬至日確定的,而且16世紀的法國修辭學教授杜朴斯(Charles Dupuis)和哲學家伏爾尼(Constantin-François Volney)則指出 耶穌的一生都是按太陽通過黃道的軌跡塑造的,這一點與敘利亞、埃及和波斯的太陽神一致,都是在冬至日出生,隨著處女座上升,再隨著牡羊座出現直到春分日復活,瑪利亞就是附會處女座,耶穌有羊的比喻實則是暗示太陽經過牡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