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手抄報:課堂順利的背後

第二,要恰當把握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係。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兩個方面。課堂上,教師需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臨場表現及時調整教學預設,以適應學生的即時學習。比如,原先設計了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但課堂上學生卻怎么也提不出問題,這時就要由教師引出問題;有的內容原先準備通過教師的講授讓學生接受學習,但課堂上學生的理解能力明顯超出預期,就可以改為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當學生的思維遭遇障礙時,教師或巧妙點撥,或降低難度讓學生拾階而上,或生生、師生合作共同攻關……只有尋找到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平衡點,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總之,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更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失卻教師主導的數學課堂,學生的主體性就無法得到有效的落實。

第三,要追求學生的獨立學習。相關研究表明,在基礎教育階段,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從教到學”的轉化過程,也即從依賴到獨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將教轉化為學生的學,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有效的合作學習,本質上是一種深度的獨立學習。一方面,它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基礎之上;另一方面,通過同伴之間的相互啟發、相互借鑑,可以更好地發展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創造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展示自己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並把它視為一種亟待開發和利用的教育教學資源。同時,要引導學生把自己對所學知識的初步認識和思維過程大膽表達出來。當然,由於國小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有時難以將思維過程一下子展示出來,需要教師採用一些策略,如不斷地追問,幫助學生明白地呈現自己獨特的思考過程。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第一時間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了解學生學習的進度,進而實施有效的指導,促使學生將模糊的、不確切的認識進一步清晰化、具體化,最終促進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由弱到強、螺鏇上升。

因而,如果能很好地處理上述幾個方面的問題,課堂可能會“順利”一些。但是,真實的學習過程必然是充滿曲折的,不可能十分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