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雷鋒黑板報:雷鋒成長故事

雷鋒稱楊德志是他的學習榜樣沒參加北京十大建築的建設,是雷鋒的一大遺憾雷鋒“出名”,跟“憶苦思甜”有關雷鋒因公犧牲,毛主席要接見雷鋒的計畫落空

2月24日,記者在本溪滿族自治縣採訪,意外發現當年雷鋒學習的好榜樣楊德志老人,並看到當年雷鋒親筆為他寫下的一篇寶貴的贈言。今年65歲的楊德志首次向記者披露了他與雷鋒在瀋陽軍區“青代會”期間共同度過的難忘時光,和他與雷鋒之間不為人知的“珍聞”。

l965年楊德志從部隊轉業回到本溪滿族自治縣做司法工作,默默地傳遞和發揚雷鋒精神,被當地人稱為是“司法戰線上永不退休的雷鋒”。採訪完畢,楊德志老人語重心長地說:“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雷鋒平凡、無私而偉大的思想精神都應該是永遠的財富。”

瀋陽軍區首屆“青代會”,雷鋒稱楊德志是他的學習榜樣

楊德志1958年入伍,擔任工程兵駐本溪某部倉庫的押運班班長。1961年春的一天,楊德志去內蒙古某邊防連執行押運“救命軍糧”的任務。天氣突變,風沙將道路吞噬,被困中他飲水充飢堅持了76個小時,沒吃一顆糧食,與風沙搏鬥,最後將這車“救命軍糧”送到邊防連。三年自然災害中,楊德志與戰友穿越茫茫戈壁沙灘,共把270餘車急需的軍糧,保質保量地押運到邊疆連隊。在倉庫駐地,他還帶領全班開荒造地,年均打糧2600公斤,為部隊闖糧荒做出突出貢獻。他被瀋陽軍區樹為“困不垮的鋼鐵戰士”。

1962年2月,瀋陽軍區決定選拔一批優秀典型召開首屆“青代會”。當時雷鋒作為特邀代表參加了此會,並跟楊德志同住在軍區第一招待所的同一個房間。那天一見到楊德志,雷鋒便從書包中欣然地取出一個報紙剪貼本說道:“我一入伍就看見報紙上登著你的先進事跡,你是我入伍後一直崇敬和學習的榜樣!”見本子上貼著《解放軍報》、《前進報》等報刊刊登自己的《押運神兵》、《播種南泥灣精神的人》等幾篇報導,楊德志被雷鋒謙虛好學的精神所打動。

在開“青代會”期間,楊德志跟雷鋒結成了深深的戰友情誼,同時楊德志又了解到有關雷鋒不為人知的許多成長故事。

沒參加北京十大建築的建設,是雷鋒的一大遺憾

那次“青代會”期間的一個晚上,雷鋒跟楊德志交流成長經歷,雷鋒說:“沒能到北京參加首都十大建築的工程建設,是我一生的大遺憾。”

為了體現建國十年來的建設成就,1957年年底,黨中央決定要在慶祝建國十周年之前,建成北京人民大會堂等首都十大建築工程。同年,遼寧大地湧現出了報名參加建設首都十大建築工程的應徵熱潮。當時從湖南來到鞍山市任鞍鋼化工總廠洗煤車間推土機手的雷鋒,十分嚮往到首都北京,親手為建設十大工程增磚添瓦。因此,他積極報名應徵,成為鞍鋼化工總廠第一個報名應徵的青年。但由於後來所徵招的技術人才有工種限制,使雷鋒與之失之交臂。

建國初期,祖國各地都在搞基本建設,不能去北京親手建設首都十大建築,雷鋒就利用休息日到鞍山和鞍鋼的各個建設工地上參加全民會戰和義務勞動。他自豪地告訴楊德志:鞍山和鞍鋼有十餘座廠房、高樓都灑下過自己的汗水。每當從這些建築物的身邊走過,一種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雷鋒“出名”,跟在莊河守備某師一次“憶苦思甜”有關

雷鋒還向楊德志講述了他在部隊的成長經歷。1960年6月的一天,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雷鋒,駕車到莊河守備某師執行運輸任務。這天,該師官兵在師部大禮堂召開“訴苦大會”。完成運卸任務後,雷鋒鑽進會場來聽“訴苦大會”。大會深深地將雷鋒吸引了。聽台上一位地方老鄉在訴苦,雷鋒一邊聽一邊哭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