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黑板報內容:元旦大事記(一)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當時,孫中山在國外。

後來,他在美國的報紙上得知武昌起義勝利的訊息,即繞道英、法,爭取外交支持。12月25日,孫中山回國抵上海。後各省代表在南京推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以中華民國為紀元,改行陽曆。

孫中山在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中表示,一定要“能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普利民生,以達革命之宗旨,完國民之志願。”“臨時政府成立以後,當盡文明國應盡之義務,以期享文明國應享之權利”。臨時政府對外要洗雪清朝反動政府的“辱國之舉措”。

在孫中山組閣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中,革命派占絕對優勢,但也吸收了一些舊官僚、立憲派。在9名國務部長中,同盟會員3名,他們是陸軍總參謀長黃興,外交部長王寵惠,教育總長蔡元培。其餘6名國務部長中,有舊官僚2名,立憲派2名,自由派專家2名。孫中山在臨時大總統任內推行了一系列的社會和政治改革,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公民有人身、選舉、參政、居住、言論、出版、集會、通信和宗教信仰的自由和權利,並發布了一系列有關政令。在外交上,表明“得與世界各邦敦平等之睦誼”,加入“公法所認國家團體之內”。在經濟上,廢除清代的苛捐雜稅,保護民族工商業,獎勵華僑在國內投資。在文化教育方面,提倡“自由、平等、博愛”為宗旨的“公民道德”教育,廢止國小讀經。

中華民國的成立標誌著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