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手抄報:資源

霧都之痛——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

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大氣污染事件

與1952年的狀況相比,今天的倫敦是一座潔淨的城市。那時候,倫敦有燃煤發電廠廠,離市中心不遠處有許多工廠。大多數住家用燒煤來取暖,以煤為動力的蒸汽機車拉著一節節列車進首都。對小汽車和卡車產生的廢氣幾乎沒有控制措施。從所有上述的這些污染源產生的碳、硫化合物和其他化學煙霧,充斥在空氣中。在多霧的天氣條件下,化合物與霧混合,會產生污染嚴重的“煙霧”覆蓋層。這就是1952年12月5日發生的事情,當時大片霧雲降臨倫敦。

霧雲在城市上空懸浮了5天,逐步變得更髒和更有毒。倫敦市中心空氣中的煙霧量幾乎增強了10倍。煙霧使數千受害者患了支氣管炎、氣喘和其他影響肺部的疾病。最後,到12月10日煙霧散去時,估計已有4000人死亡,其中多數是年長者,兩個月內又有8000多人死去。

亞斯文大壩

亞斯文大壩是修建在埃及南部荒漠地區橫跨尼羅河的高壩,1970年建成,耗資約15億美元。水壩體積相當於世界最大的胡夫大金字塔的17倍,迄今仍是世界七大水壩之一。按照初衷,高壩截流後形成的水庫可用於防洪、灌溉、發電、航運和養魚,應該是一項綜合效益顯著的工程。為了修建這一工程,埃及政府不惜巨資。竣工20多年來,亞斯文高壩的作用和影響引起了世界各國專家的廣泛爭議。一方面,它在防洪、灌溉、發電、航運和養殖等方面產生了較大的效益;另一方面,大壩使埃及的母親河(埃及的主要城市幾乎都位於尼羅河沿岸)——尼羅河的生態環境產生了重大變化,因此帶來了一系列難以應付的嚴重問題,甚至對全國的工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構成了威脅。大壩建成後很快”發現”,由於亞斯文高壩處於蒸發異常強烈的荒漠地區,大壩蓄水後寬闊的水面造成水資源因蒸發而大量浪費,納賽爾水庫的水位下降,不僅影響了發電,也減少了灌溉面積,使得大壩的經濟效益迅速下降。而大壩在生態環境方面的影響尤其深遠:歷史上,尼羅河水每年泛濫帶出的淤泥為沿岸土地提供了豐富的天然肥料。亞斯文大壩建成後,下游的洪水災害的確是減少了,但這些肥沃的淤泥也失去了惠澤兩岸的機會,造成了下游農作物大面積歉收;由於夾帶大量有機物的泥沙在大壩前沉澱下來,河口水質養分降低,在尼羅河匯入地中海處形成的著名的河口魚場嚴重退化,漁業捕獲量大幅下降;此外,大壩還造成了上游的水澇和下游的土地鹽鹼化問題;尼羅河中多種傳統的名貴洄游魚類更是遭到滅頂之災。綜合看來,大壩工程對農業產生的效益已是負值,對生態環境和物種的影響更是“此恨綿綿無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