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創新意 春聯也英譯

對聯,俗稱對子,它是由結構相同、字數相等、詞性相對、平仄相拗的一對句子或句子成分組成,表達相反、相似或相關的意思的一種特殊的文學形式。從其名稱就可看出,對聯的靈魂與精髓就是對仗,即上下聯語言的對偶,從古代詩文辭賦的對偶中可尋覓到它的源頭。由於“對聯是我國漢民族獨特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千百年來暢行於文壇、套用於社會,顯示出經久不衰的生命力,是我國璀璨輝煌的民族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谷向陽,1998: 120)故對聯的英譯引起了許多致力於傳播、弘揚東方文化的譯者的研究興趣,其中關於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對聯英譯的探討尤為熱烈。

《紅樓夢》中的對聯,若包括聯句詩、回末聯在內,一共有一百多副。它們大多對仗工整、涵義雋永、意境深遠,在照應故事情節、揭示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運、反映時代精神等文化生活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這樣一副對聯至今仍備受關注——“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羊城晚報》2006年7月刊登了楊憲益、戴乃迭夫婦以及大衛·霍克斯對這副對聯的不同英譯,分別為:

If there is a sufficiency behind you, you may concentrate on going forward;

When there is no road in front of you, you should think about turning back.

(霍克斯譯)

Though plenty was left after death, he forgot to hold his hand back;

Only at the end of the road, does one think of turning on to the right track.

(楊憲益、戴乃迭譯)

根據翻譯的美學理論,翻譯的過程即是一個審美的過程。黃中習在《中華對聯研究與英譯初探》(2005: 116-120)論及對聯的美學特質時,指出對聯有“七美” :古典美、詩意美、音韻美、對稱美、圖畫美、邏輯美和建築美。簡而言之,對聯能悅心、悅耳、悅目,具備了形美、音美和意美的統一與融合 :其一,漢字是方塊字,寫出來整齊有致,這就構成了對聯的形美;其二,漢語是聲調語言,每一個字都是單音節,古代將聲調分為平、仄兩種,上下句易於構成平仄相拗,這就構成了對聯的音美;其三,漢語是意合語言,其語法具有極大的彈性,一些在其它語言中不可缺少的虛字、虛詞,在漢語中都可以省略,故而言簡意賅、含義深邃,這就構成了對聯的意美。因此,譯者應儘可能傳達對聯的音、形、意之美。同時由於漢英兩種語言又有截然不同的文化特徵及表達形式,譯者有時難以兼顧三美,則應採取一定的翻譯補償策略,並分清主次,從全局把握協調譯文的美學特徵。一般說來,“意美為上,意在形先”是對聯英譯的一個重要原則。楊氏夫婦和霍克斯的以上譯文各有千秋,就讓我們從翻譯的美學角度對二者進行研究和學習

霍克斯譯文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較好地再現了對聯的形美。文學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關係密不可分。形式可以修改思想、提煉思想、表現思想。對聯的形美體現了它的文學風格和文學價值,是英譯時應考慮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漢字是方塊字,每個字所占的空間基本一致 ;英語是拼音文字,每個單詞長度不同。如何才能再現對聯上下句字數相等的形美呢?有人把對聯與英語英雄雙行體詩進行對比研究,認為把中華對聯詮譯為英語英雄雙行體詩是可行的,這不無新意。但對聯有長有短,比詩歌的表達自由,不可能全都適合英雄雙行體詩的格式,只要上下句結構相似,單詞數目或音節數目相等也就能再現形美了。霍譯上下聯句型一致,長短相當,且音節數目相等(都是17個音節),給人悅目的美感。

前面談到,對聯特別講究平仄,音韻和諧悅耳,在翻譯時也應儘量再現它的音美。但是在英語中沒有平仄,能造成音樂效果的要素是rhythm(節奏)和rhyme(押韻),因此,翻譯時我們只能用rhythm 和rhyme的美去取代平仄相拗的美。霍譯對聯富於形美,而這種形美帶動了音美的傳達,其句型與音節數目的對稱,使上下聯讀起來節奏一致,韻律自然。如果霍克斯能使上下聯尾韻一致,音韻美感會更動人。

但在意境美的傳達上,霍譯表現出較大的失誤。著名翻譯理論家奈達指出 :“翻譯就是在譯語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源語的信息。首先要注重意思,其次才是風格形式。”因此在對聯英譯的美感追求中,意美必然是最重要的,最需要盡力保存,譯者要儘量不丟失或歪曲源語的信息。

曹雪芹這副對聯出自《紅樓夢》第二回:“(賈雨村)這日,偶至郭外,意欲賞鑒那村野風光,忽信步至一山環水鏇,茂林深竹之處,隱隱有座廟宇,門巷傾頹,牆垣朽敗,門前有額,題著‘智通寺’三字,門旁又有一副舊破對聯曰:‘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這副對聯的特點已由賈雨村作了點評,即“文雖淺近,其意則深”。所謂文淺,是指聯中的兩句話通俗易懂,明白如畫。寫的是那些利慾薰心的人即使身後已有餘財仍貪得無厭、不肯罷休,直到碰得頭破血流、走投無路時才想到要回頭。所謂意深,是指此聯既是對賈雨村日後行走仕途的一個警告,又是對寧榮二府未來衰敗之景的暗示;既切合作品內容,又具有不同於作品的普遍意義,包含了作者對於人生的深沉思考,其哲理和意境有很高的鑑賞價值。

但“文淺意深”是針對中國人而言的,因為漢語是意合的語言,意群之間缺乏明顯的銜接手段;對英語人士而言,句意和邏輯關係含糊晦澀,不易分析。霍克斯雖然潛心鑽研漢學,卻對這副對聯的含義理解有誤。霍克斯首先將“身後”譯為“behind you”,只尋求了字面的對應,而忽視了這個詞組的真正含義是“人死之後”。此聯是深於閱歷、深諳世道者畢生慘痛教訓的經驗總結,富含嚴肅的人生哲理,而“If there is ”、“When there is”這樣的一般條件句多用來表示可能性與偶然性,沖淡了可悲下場的必然性和寓意的深刻性。此外,此聯屬於格言哲理聯,即形象總結生活經驗,藝術揭示事物本質,言情論理,給人以警策、勸勉的一種對聯,言簡意賅、語朴味長。而霍克斯“you may concentrate on going forward”(你也許執迷不悟)、“you should think about turning back”(你應該想到回頭)的譯法改變了原文的語用目的和功能,將嚴肅的警告變為溫和的建議。因此霍克斯的對聯英譯雖然在形美和音美的傳達上較為成功,卻失去了原作的意美,終因意義和功能的錯位而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