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知識——意象時空構圖一致性

應對分析:
應對要考慮兩點:a、要合趣,即捕捉合適的意象元素和構圖,構成山-軟這樣的形象;b,要時空構圖統一。即不能出現和青山綠水,泛舟湖上,水波婉轉,青山相映這樣的時空構圖相衝突的元素,如明月、星星(時間不合),如古道、長亭(空間不合)

舟下青山軟
杯中笑面輕

青山舟下映水而軟,笑面杯中映酒而輕,相映成趣。上、下句意象時空構圖和諧,風格一至,達到意境美和意象美的統一。


2、構圖元素單一/簡單的出句
在有些出句中,意象構圖元素單一、元素本身是作為感情抒發的需要而引用的,這種情況下,單靠出句的意象元素不能形成一副獨立的畫面,相應地,畫面風格也就不存在。這種出句似介於“事對”和“言對”之間,在意象上傾向於“事對”,在實際表現方式上傾向於“言對”。對於這樣的出句,應對時可不受意象構圖的限制。

舉例1:
出句:一副湖山來眼底

出句分析:
湖山”是句中的基本構圖元素,另隱藏了一個本體元素“人”。但這兩個元素的組合在句中並不能構成一副完整獨立的畫面----因為出句本身就不是意圖通過構圖來表現什麼,這一點傾向於“言對”。但是它又具有“事對”的特點。出句平淡,這樣的出句,若要構成佳對,需要在平淡上樹立奇峰,不必拘泥於意象。

應對分析:
比如,我可以用正對的方法,來題一個半山亭:
一副湖山來眼底
萬家燈火到樽前

而原句出自昆明太華寺,它是這樣的:
一副湖山來眼底
萬家憂樂注心頭
從“湖山來眼底”對自身的情感影響著手,直接點出“憂樂”二字,由自然景象的感官上升到人文關懷的層次,此貌似正對,實為流水對。


3、詩句中,對句自足,以實現意境創造為目的,使用時空跳躍的手法

在中國古典詩詞意象的組合結構上,前輩詩人千年積累下來了寶貴的經驗,時空跳躍就是其中之一。之所以跳躍,不僅是客觀體裁上的限制,更主要的是詩的詩性的自身需要。一方面凝練,一方面體現了詩主要在於傳達、渲染某種思想情感、情緒,並不是要過細的再現某一事物、行為的細節,所謂“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強調的是通過意象的組合所實現的思緒情懷。時空跳躍的手法在中國古典詩詞的意象組合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虛御實,更能啟發讀者的聯想和想像,進行審美的再創造,從而極大的拓展了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空間。

時空跳躍是作為一種特殊的技巧而存在的,基本上用於詩句應對。在聯句中與此手法回響的是含“事對的言對”,或明示或暗示都有鋪敘,而詩句的時空跳躍手法基本上是沒有鋪敘的。

舉例:
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
藜蒸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
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
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
海鷗何事更相疑

連用了8個空間跳躍。


快差不多了,基本上這樣了,我這個題目不對,應該作一篇《聯句意象論》。那樣可能更容易說清楚。這篇文字太著眼於實際操作了,限於題目又不好深入,非我所願。


=========================================

就以上分析,結合此次[聯會4月常規活動]的出句和作品來說一下。

1、柳動燕簾開
這是事對,一般來講,要考慮意象時空構圖的統一。但由於“柳”“燕簾”之間的巧構關係,使得此句又可列入巧構意趣對聯,至於是否屬於純粹的巧構趣聯,可以商榷。

分析兩個及格的對句如下:

荷搖蛙傘晃
柳動燕簾開

這種對法,是將出句作為純粹的巧構趣聯來對的,沒有強求構圖統一,這樣的對法可以。但是,只能合趣,無法完成一個共同的主題,也無法共同營造一個統一和諧的氛圍,也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無境”。

桃紅鶯戶暖
柳動燕簾開

這種對法,兼顧了“趣”和“境”,在意象時空構圖上是統一的,不但合趣,並且上、下句合璧,完成了一個共同的主題,或者說共同營造了一個“春意盎然”的春機圖。

上面兩種對法,相較之下,“桃紅”對句勝過“荷搖”對句。


2、月下停棋問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