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好句子大全

【一句話經典】情感挫折不過只是時光的轉變,面對人生往往無奈大於抉擇,最終只有選擇一個人生活!

每個人都需要信仰,無論有無宗教背景或無神論者。生存是人類和所有生物在物質欲望上的本能。從生命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為了繼續存活下去而不斷掙扎努力。信仰,則是人類在精神欲望上的本能。有時候,甚至能超越肉體物慾上的本能,驅使人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一個人只要心地純潔,即使被外物所感染,置身人慾橫流的花花世界,也能建立自己內心快樂的仙境;反之一旦內心迷戀聲色物慾,即使置身山間的快樂仙境,也會使精神墮入痛苦深淵。雅俗苦樂並不是事物本身,不是人生本就如此,而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感受。

“見義不為,非稱勇氣,志行柔靡,無臻善德。”一個素來怯懦的人,由於缺乏堅韌的意志,在生活的旅途中,一丁點的痛苦能把他壓垮。他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善,哪怕他已經為此苦苦尋覓了很久。一個人缺乏節制,無論時間多么漫長,他都會沉迷於表面的榮譽,耽於一時的快樂,而不會一心求善的。

一切順應自然,才是修身養性的道理。狂風不會不停歇,暴雨也不會永久地傾瀉,在天地之間,風和雨都不能永恆不變,何況是人!所以誠心求道的人要懂得:追求道,就要合於道;追求德,就要合於德;追求失,就要合於失。合於道,道便會教導他;合於德,德便會引導他:合於失,失便會警示他。

有修養的人,必須摒棄外在的干擾,來專心修身;必須勤儉節約,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所以,學習,一定要靜下心來:才能來源於學習,不學習,就沒法增加自己的才能;志向缺乏,就無法學有所成;懶惰,就會精神懈怠;過分地急躁,就沒法修身養性。

挑戰自我,是對已經存在狀況的不滿,是對某種理想境界的追求,是一步步向完美的靠近。“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說服了,感動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能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弗洛伊德:人類一般具有輕信傾向以及對於奇蹟的崇信。雖然我們置於生命之嚴格規則的控制下,但一開始人們就產生了一種抵抗,以反對思維規則的嚴酷性和單調性。理性變成了敵人,它剝奪了我們如此之多享受的可能性。我們發現,我們也許會得到很多的樂趣,哪怕暫時擺脫理性的束縛,沉浸於無聊的誘惑之中。

【人格心理學】存在主義哲學家認為,人們最終要對所發生的事情負責,這就是人本主義人格理論的基礎,它能說明我們為什麼經常說“我必須”這句話,例如“我必須去上課”等。其實,我們不一定非要幹這些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不做任何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指出,在特定的時刻,行為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人格心理學】父母給孩子的愛和支持都不是無條件的。多數父母都只是在孩子們滿足了自己的期望的時候,才會愛他們。當父母對孩子的行為不滿意的時候,他們就收回他們的愛。孩子們逐漸懂得,只有做父母想讓他們做的事情,才能得到父母的愛。孩子們需要的積極關注是以他們自己的行為為條件的。——羅傑斯

【人格心理學】父母對孩子有條件的積極關注的結果就是,孩子們學會了拋棄他們自己的真實感情和願望,而只是接受父母讚許的那一部分自我。他們拒絕自己的弱點和錯誤。最終,孩子變得越來越不了解自己,而且在將來也越來越不可能成為一個心理和諧的人。——羅傑斯

上帝的理念是非理性天性的一種絕對必要的心理機能,它與“上帝是否存在”這一問題毫不相干。人類理智永遠無法回答這一問題,更不必說提供上帝存在的證據。而且,這種證據也是多餘的,因為全能神聖存在的理念在處處顯現——意識或潛意識中的,因為它是一個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