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創新故事

我們要勇於創新,破除條條框框的束縛,才能得到時代的進步,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古代創新故事,希望對你有用!

古代創新故事篇1:張衡

張衡發明渾天儀和地動儀 我國天文學發展的歷史是悠久的。到漢代已有蓋天、宣夜和渾天等學派。蓋天說認為,天如蓋,蓋心是北極,天蓋左鏇,日月星辰右轉。宣夜說認為天無定形,日月星辰“自然浮生虛空之中”,並不附著於“天體”之上。渾天說認為天如蛋殼,地如蛋黃,天地乘氣而立,載水而行。

宣夜說後來不幸失傳了,蓋天、渾天兩說並行,競相爭鳴,比較科學的渾天說漸占上風。同時,觀測天象的儀器也不斷出現,如武帝時洛下閎製造了渾天儀,宣帝時耿壽昌又造了渾天儀,和帝時崔瑗的老師賈逵更製造了黃道銅儀。? 張衡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成果。任太史令後,他更加勤奮地“研核陰陽”,終於“妙盡璇璣之正”。

元初四年(公元120xx年),一件成就空前的銅鑄渾天儀,被張衡造了出來。 渾天儀主體是幾層均可運轉的圓圈,最外層周長一丈四尺六寸。各層分別刻著內、外規,南、北極、黃、赤道,二十四節氣,二十八列宿,還有“中”、“外”星辰和日、月、五緯等等天象。儀上附著兩個漏壺,壺底有孔,滴水推動圓圈,圓圈按著刻度慢慢轉動。於是乎各種天文現象便赫然展現在人們眼前。這件儀器被安放在靈台大殿的密室之中。夜裡,室內觀儀人員把某時某刻出現的天象及時報告給靈台上的觀天人員,結果是儀上、天上所現完全相符。

銅儀的兩側附有玉虬(龍)各一,吐水入壺,左為夜,右為晝。壺上分別立著金銅仙人和胥徒,“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別天時早晚”。更有妙者:台階下還有內裝機關與兩壺相聯的瑞輪、?莢,靠著滴水的推動,依照月亮出入圓缺的變化,不停地鏇轉開合,表示著朔、望、弦、晦等日期,有如活動日曆一般,可見這件渾天儀及其附器,與近世的假天儀有許多相似之處。

在此儀誕生的前一年,?張衡?先用竹篾製成一個模型,名曰“小渾”,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驗和校正,然後才鑄作大儀。渾天儀是?張衡?血汗的結晶。他接著寫了《渾天儀圖注》和《漏水轉渾天儀注》兩本說明書,又撰成《靈憲》一部,繪製《靈憲圖》一份。

在這些著作中,?張衡比較系統地闡述了自己的天文學理論,反映了他的樸素唯物主義的自然觀。他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天體的運行是有規律的;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月蝕起因於地遮日光,月繞地行且有升降。他認識到太陽運行(應是地球公轉)的某些規律,正確解釋了冬季夜長、夏季夜短和春分、秋分晝夜等時的起因。他指出在中原可以見到的星有2500個,與今人所知略近。他經過對某些天體運轉情況的觀測,得出一周天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的結論,與近世所測地球繞日一周曆時365天5小時48分46秒的數值相差無幾。 由於研究天文、律歷和製作儀器,張衡對數學的研究相應地加強了。

在製成渾天儀後,他寫成了《算罔論》,要“網路天地而算之”。他用“漸進分數”之法,算出圓周率為十的平方根,為3.16強。這比《周髀》所記載的π=3的數值大大進了一步。直到五-七個世紀以後,印度和阿拉伯的數學家才得出這個數值。? 建光元年(公元120xx年),張衡轉任公車司馬令,總領天下征詔之事。他沒有被繁雜的公務所淹沒,舉足走進物理學和機械製造學的領域之中,並且取得了許多驚人的成就。他成了當時首屈一指的機械製造專家,被人呼為“木聖”,所造器物之精妙,無與倫比。

他運用差動齒輪原理,造出了指南車和記里鼓車。他還精心製造出一隻木鳥,“假以羽翮,腹中施機,能飛數里”,這簡直是當時世上絕無僅有的一架木製“飛機”!可惜其實物和詳細造法,也像他的許多傑作一樣,後來大多失傳了。? 張衡還製造出一種測影儀器——土圭,用來研究天文、地理。他繪製成一幅《地形圖》,一直流傳到唐朝。他善畫山水、動物,與趙歧、劉褒、蔡邕(文姬之父)同為東漢四大畫家。他對音樂舞蹈等藝術也有精深研究。

如在《觀舞賦》里,他曾這樣巧妙地形容舞蹈演員的舞技:“連翩絡繹,乍續乍絕,裾似飛鸞,袖如回雪”。

古代創新故事篇2:魯班

相傳有一年,魯班接受了一項建築一座巨大宮殿的任務。這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料,魯班就讓徒弟們上山砍伐樹木。由於當時還沒有鋸子,他的徒弟們只好用斧頭砍伐,但這樣做效率非常低,工匠們每天起早貪黑拚命去乾。累得精疲力盡,也砍伐不了多少樹木,遠遠不能滿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進度一拖再拖,,眼看著工程期限越來越近,這可急壞了魯班。為此,他決定親自上山察看砍伐樹木的情況。

上山的時候,由於他不小心,無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長的一種野草,卻一下子將手劃破了。魯班很奇怪,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鋒利?於是他摘下了一片葉子來細心觀察,發現葉子兩邊長著許多小細齒,用手輕輕一摸,這些小細齒非常鋒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細齒劃破的。後來,魯班又看到一條大蝗蟲在一株草上啃吃葉子,兩顆大板牙非常鋒利,一開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這同樣引起了魯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隻蝗蟲,仔細觀察蝗蟲牙齒的結構,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蝗蟲正是靠這些小細齒來咬斷草葉的。

這兩件事給魯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啟發,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頭的工具做成鋸齒狀,不是同樣會很鋒利嗎?砍伐樹木也就容易多了。於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條帶有許多小鋸齒的竹片,然後到小樹上去做試驗,結果果然不錯,幾下子就把樹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幾下,小樹桿就劃出一道深溝,魯班非常高興。

但是由於竹片比較軟,強度比較差,不能長久使用,拉了一會兒,小鋸齒就有的斷了,有的變鈍了,需要更換竹片。這樣就影響了砍伐樹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個很大的浪費。看來竹片不宜作為製做鋸齒的材料,應該尋找一種強度、硬度都比較高的材料來代替它,這時魯班想到了鐵片。

於是他們立即下山,清鐵匠們幫助製作帶有小鋸齒的鐵片,然後到山上繼續實踐。魯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樹上拉了起來,只見他倆一來一往,不一會兒就把樹鋸斷了,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在魯班之前,肯定會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劃破的類似情況,為什麼單單只有魯班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鋸,這無疑值得我們思考。大多數人只是認為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驚小怪,他們往往在治好傷口以後就把這件事忘掉了。

而魯班卻有比較強烈的好奇心和正確的想法,很注意對生活當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觀察、思考和鑽研,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甚至獲得某些創造性發明。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留意生活中許多不起眼的小事,勤乾思考,會增長許多智慧。

鋸發明以後,魯班又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古書對此有很多記載。

創新故事推薦一、比爾·蓋茨

小時候的比爾·蓋茨十分好動,常常不能靜下來。他最喜歡就是坐在木馬上搖搖擺擺地晃著,有趣的是,即使現在他已長大成人,有時仍會不由自主地搖著呢!這成了他獨特的小動作。

創新故事推薦二、牛頓

三歲時,已顯露出其不平凡之處。當一般的小朋友喜歡跟朋友四處奔跑和嬉戲時,他卻寧可獨個兒躲在屋子裡,拿著錘子和鐵釘,叮叮鐺鐺地打在木板上,製作喜歡的小工藝。

創新故事推薦三、愛迪生

一天,發明家愛迪生把一隻燈泡交給他的助手——普林斯頓大nbsp;學的數學系畢業生阿普頓,要他算出玻璃燈泡的容積,阿普頓拿著nbsp;燈炮琢磨了好長時間,於是用皮尺在燈泡上左右、上下量了一陣,nbsp;又在紙上畫了好多的草圖,寫滿了各種尺寸,列了許多道算式,算nbsp;來算去還未有個結果。

愛迪生見他算得滿頭大汗,就對他說:“我nbsp;的上帝:你還是用這個方法算吧!“他在燈泡里倒滿了水遞給阿普nbsp;頓說:“把這些水倒進量杯里,看一看它的體積,就是燈泡的容積nbsp;了.“助手聽了頓時恍然大悟,於是照法很快就算了出來。nbsp;青少年學習知識時,要把書本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才能學得nbsp;活,記得住,更便於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