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周簡介

黃道周簡介

助順將軍黃道周,字幼玄,號石齋,明末著名學者、書畫家、愛國民族英雄。世人尊稱之「黃聖人」、「石齋先生」。明萬曆十三年(一五八五)生於漳浦縣銅山所,即令東山縣銅陵鎮。

黃道周自幼聰穎好學,少年時就有「閩海才子」之譽。二十五歲建漳浦東皋書舍,從事講學著作。三十八歲中進士,先後任明天啟朝翰林編修、經筵展書官,崇禎朝翰林侍講學士、經筵展書官,南明弘光朝吏部侍郎、禮部尚書,隆武朝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和兵部尚書等職。他是在明末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激烈的時刻登上政治舞台的。崇楨皇帝日中後金的反間計,處死抗戰名將袁崇煥,重懲輔臣錢龍錫等。朝中無人敢言是非。黃道周激於義憤,連奏三疏。剛愎自用的崇楨見疏大怒,將其降三級調用。道周以國事為重,不計個人得失,剛直不阿,敢言直諫,前後三十疏,直到被革除官職,甚至洽罪入獄,表現了為國為民、光明磊落的情懷。晚年,他受命於危難之時,自請募兵北上抗清,在向江西婺源進軍中,於牛頭嶺首戰告捷,但終困後援不繼,孤軍深入而失敗,在童家坊被俘。清軍得黃道周,認為勝過占領幾個州的土地,設宴招待,派人說降,均被他嚴詞斥責和諷刺,並絕食以示必死之志。就義那天,他談笑風生,從容為人揮亳酣書。臨刑前,他咬破指頭,血書「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時順洽三年(一六四六)三月初五。

黃道周先後講學於浙江大滌、漳浦明誠堂、漳州紫陽、龍溪鄴業等書院,培養了大批有學問有氣節的人才。他勤於著述,鑽研儒學,成書幾十種,後人輯成《黃漳浦先生全集》,他能書尚畫,書法自成一體,影響很大。清代著名學者蔡世遠概括其一生:嚴謹的治學精神和淵博的學問可比邵雍,忠貞為國直言敢諫可比李綱,慷慨赴難從容就義可比文天祥。黃道周就義後,邑人在其出生地銅山深井村舊居設神牌祭祀,在其執教的明誠堂設館紀念。相傳在他就義後十年,有人在武夷山林里,看見一個黃衫朱履的老者策杖優遊於林泉間,酷似黃聖人。於是為之建廟崇祀,享受人閱香火。人們視黃道周為神,尊稱「助順將軍、,以避清廷忌視。乾隆年間,有黃姓移民奉其香火人台,在艋舳竹巷尾建小廟供奉。台北市康定路也有助順將軍廟,專祀黃聖人。

明代書法,在承接元代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明代書法家們大都取法高遠,以晉唐書法為學習對象,並有新的發展。明代後期,隨著農業、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新的美學觀、價值觀興起,更是達到了個性化的高峰。這期間湧現了一批大師,如徐渭、董其昌、張瑞圖、黃道周、倪元璐等。黃道周字幼平,號石齋,福建漳州人。他生於1585年,卒於1646年,南明弘光帝時任禮部尚書,後來被清兵俘虜並殺害。他是明末著名的儒學大師、大書法家。一生著作宏富。學貫古今。他被視為明代最有創造性的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擅長楷書、行書和草書。他的行書和草書,行筆轉折剛勁有力,體勢方整,書風雄健奔放。他的楷書主要學習鍾繇,比起鍾繇的古拙厚重來,更顯得清秀、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