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之推名言佳句名句

45、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46、名與實的關係,好比形與影的關係。德藝周厚,那名就一定好;容貌美麗,那影就一定美。

47、四海五湖之八,結義拜為兄弟,不能隨便,一定要志同道合,始終如一的,才談得上。

48、學作文章,先和親友商量,得到他們的評判,知道拿得出去,然後出手,千萬不能自我感覺良好,為旁人所取笑。

49、從古以來的賢王聖帝,還需要勤奮學習,何況是普通百姓之人呢!

50、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

51、人生幼小,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52、巧偽不如拙誠。

53、夜覺曉非,今悔昨失。

54、學問有利和鈍,文章有巧和拙,學問鈍的人積累功夫,不妨達到精熟;文章拙的人鑽研思考,終究難免陋劣。

55、末世清談之風盛行以來,讀書人拘泥於章句,只會背讀師長的言論,用在時務上,幾乎沒有一件用得上。

56、忘名,就是體道合德,享受鬼神的福祜,而不是用來求名的;立名,就是修身慎行,生怕榮譽會被湮沒,而不是為了讓名的;竊名,就是外朴內奸,謀求浮華的虛名,而不是真能得到名的。

57、兄弟要是不和睦,子侄就不相愛;子佳要是不相愛,族裡的子侄輩就疏遠欠親密;族裡的子侄輩疏遠不親密,那僮僕就成仇敵了。

58、世人中間,有極其缺乏才思,卻還自命清新華麗,讓醜拙的文章流傳在外的,也很眾多了,。

59、一千年出一位聖人,還近得像從早到晚之間;五百年出一位賢人,還密得像肩碰肩。

60、有所感觸,心目悽愴,如果處在一般情況,自應該讓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啦。

61、兄弟之間,與他人可不一樣,要求高就容易產生埋怨,而關係錄就容易消除隔閡。

62、從小到大常往來的人中,如果有了賢士哲人,也往往輕慢,缺少禮貌尊敬。

63、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

64、每從兩兄,曉夕溫清,規行矩步,安辭定色,鏘鏘翼翼,若朝嚴君焉。

65、不修身而求今名於世者,就貌甚惡而責妍影於鏡也。

66、人有坎,失於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

67、人在侍奉兄長時,不應等同於侍奉父親,那為什麼埋怨兄長愛弟弟時不如愛兒子呢?

68、凡是作文章,好比人騎千里馬,雖豪逸奔放,還得用銜勒來控制它,不要讓它亂了奔走的軌跡,隨意躍進那坑岸之下。

69、住的房屋,出現了一個漏洞就堵塞,出現了一條細縫就填補,那就不會有倒塌的危險;假如有了崔鼠也不憂慮,颳風下雨也不防禦,那么就會牆崩柱摧,無從挽回了。

70、只要他既驕傲且嗇吝,餘下的也就不值得稱道了。

71、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

72、聖人的典籍,是用來講教化的,只要熟悉經文,粗通傳注大義,常使自己的言行得當,也足以立身做人就行了。

73、治家的寬仁和嚴格,也好比治國一樣。

74、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

75、宇宙還可到達邊緣,情性則沒有個盡頭。只有少欲知止,立個限度。

76、人生在世,應當有所專業,農民則商議耕稼,商人則討論貨財,工匠則精造器用,懂技藝的人則考慮方法技術,武夫則練習騎馬射箭,文士則研究議論經書。

77、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78、做兒子的應當以養為心,做父親的應當以學為教。

79、以學自損,不如無學。

80、走上仕途後,就做文吏的事情,很少有完成學業的。

81、承上接下,積財聚谷,就說我能為相,卻不知道要有敬神事鬼,移風易俗,調節陰陽,推薦選舉賢聖之人的水平。

82、父不慈就子不孝,兄不友愛就弟不恭敬,夫不仁義就婦不溫順了。

83、每常心共口敵,性與情競,夜覺曉非,今悔昨失,自憐無教,以至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