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格言

42、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4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4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4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47、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49、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鹹用《送人》

50、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51、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52、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5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54、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55、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

5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59、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60、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61、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62、記己有恥。——《論語·子路》

63、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65、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66、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67、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68、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70、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71、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72、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bǐ)之誥》

7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7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7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76、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列傳》

77、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7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79、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8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卷一》

81、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82、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