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名勝聯


牡丹飄香,美哉樂土;
雙塔凌霄,換了人間。

袁旭臨題永祚寺二門
  風藻無窮,帖愛寶賢花愛紫;
因緣有會,寺求永祚塔求雙。

張頷題永祚寺二門
 


天龍山普同塔

天龍山,原名方山,屬呂梁山脈分支,海拔1700米,位於太原市西南36公里,距晉祠景區14公里。有專用公路相連。天龍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蔭,溪泉鳴澗,氣候涼爽。早在東魏時高歡建了避暑宮,北齊高洋建了天龍寺,並都開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稱,從此,天龍山聲名大振。天龍寺周圍密布景點:東面有關帝廟、七松坪、鳳凰松、觀音塔;西面有北漢劉氏陵園、雙塔墳、普同塔、唐代善導大師墓塔;南面有柳子溝源頭溝灘地水景、刻石、千佛洞;北面登石級經“龍池靈澤”的白龍廟到“高歡暑宮”的避暑亭,在亭內可遠眺“崇山環翠”、“鼎峰獨峙”和“柳跖旗石”三大景觀。沿著“石洞棧道”可觀賞著名的天龍山石窟群。

歷劫修因,脫去五濁歸元淨;
平生悟蘊,曾經百鍊證真空。

佚名題天龍山普同塔
   
 


文廟

文廟,亦稱孔廟,太原文廟原在城西偏北。清光緒七年(1881),因汾水成災,文廟被毀,遂移建於崇善寺被焚的廢墟上,就是現在的文廟。 文廟的布局,在全國已成定製。太原文廟占地1.3萬平方米,廟前門的兩側為東西牌坊,均為木質穿斗結構,山門前有漢白玉金水橋,橋下有蓄水池,正門人稱靈星門,門內為忠義祠,其後由南向北依次建有照壁、六角井亭、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和崇聖祠。院心寬廣,古木參天。大成殿面闊七間,進深四間,殿基為“凸”字形,前置石雕欄板,使大成殿更加舒朗壯觀。殿內正中供奉有身高約3米的孔聖人彩塑像,兩側有顏回等數十尊孔門弟子泥塑像。過去,在每年的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誕辰日,地方上的文人學子,都要到文廟祭祀,並宰牛祭拜。文廟現為山西省博物館一部。

形上為道,形下為器;
今人與居,古人與稽。

佚名題文廟大成殿
作者聖,述者明,仰崇高萬仞宮牆,敬教勤學;
形上道,形下器,萃中外一時文物,強識博聞。

佚名題文廟
  處萬國競爭世界,博古尤貴通今,搜尋遍遐陬,直同親歷全球,亞雨歐風鹹櫛沐;
萃千秋作述精華,物理無非道妙,文明開廣廈,偶幸來游福地,賢關聖域即琅環。

佚名題山西博物館,位於文廟內
 


晉府

晉府,顧名思義,即山西省政府。位於太原市府東街101號。始建於北宋初期,迄今已渡過一千多個風雨春秋。千餘年來伴隨著改朝換代,歷經滄桑,屢經修繕、改建和擴建。一直為山西的政治中心,決策者的府第。北宋大將潘美曾在此紮營做帥府,後為州治,府治。金朝為河東路治。元代為行中書省治。明、清兩代統治者又將此院作為山西的巡撫衙門。辛亥革命後為閻錫山的督軍府、山西省政府、太原綏靖公署。抗戰初為第二戰區長官司令部。太原淪陷後為日偽山西省行政公署所在地。日寇投降後,再度為閻錫山府署。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同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至今一直為省人民政府駐地。大院目前的建築是解放後人民政府在民國和日偽統治時期建築布局的基礎上改建和擴建而成的。1986年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己風群吏;
精心理庶民。

康熙賜山西巡撫蘇克濟[懸掛晉府大堂]
  撫安千里路;
宣布九宵恩。

康熙賜山西巡撫蘇克濟[縣掛晉府二堂]
 


貢院

太原貢院,始建於明正統十年(1445),雄踞起鳳街頭,背負文瀛湖水(今兒童公園),後經數次修葺擴建,規制宏敞,可容納八千士子同時應考。貢院正門懸“天開文運”匾額。院內建有“明遠樓”、“致公堂”等。貢院為舊時已取得秀才資格的學子考取舉人的場所。

秋色從西來,雁門紫塞;
明月幾時有,玉宇瓊樓。

張之洞集句題貢院明遠樓
  場弄東西,兩道文光應射斗;
簾分內外,一毫關節不通風。

明楊士奇題太原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