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溪胡氏宗祠楹聯欣賞

上聯:舜帝之裔,武王之臣,周室作陶,陳藩封國。從滿公而降,百代源流,箕裘克紹,天下宗親歸一統;


下聯: 漁樵則商,耕讀則仕,治時問宰,亂世盡忠。自安定以來,千年史冊,燕翼貽謀,中華兒女有三胡。

1385年,石良辭官榮歸故里,在老家九姑豆溪建宰相府,在縣城最熱鬧最繁華的欽聖門建造石氏宗祠,始修家譜。可謂光宗耀祖,蔭庇子孫。老一輩人說當時石氏宗祠全縣第一,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宗祠原址在縣城實驗國小內,今已不存,然而宗祠的五幅對聯卻記在有識之士的心中,後收入《安徽名勝楹聯輯注大全》。我在1998年安慶市教育幹部培訓時看到此書,在欣賞楹聯時發現幾處注釋“具體指該族何人待考”。為此我借來族譜,尋根“六順堂”,對五幅楹聯作了粗淺的注釋,以對祖宗負責,對外人有個交待,更求教於方家。

俎豆甲兵千載業

江湖廊廟一般心 (石良撰)

俎,古代祭祀,設宴時盛置牲口的禮器,木製漆飾。豆,盛肉的一種器具。俎豆,都是古代宴客朝聘祭祀用的禮器。甲兵,指鎧甲和兵器,也指士兵,泛指武備。 江湖,舊時泛指四方各地,指各地的民眾。廊廟,指古代帝王與大臣議論政事的地方,這裡指在朝為官。

這是石氏宗祠的大門楹聯,也是石良公自述心曲,抒發作者的功業與情懷。

大意是:我帶著三千宿松子弟兵和大批糧草救駕,助大祖解救鄱陽湖之圍,跟隨太祖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創下大明千秋偉業,也為我石氏光宗耀祖;我深感皇恩浩蕩,不管是在朝廷為官還是退職告老還鄉為民,我對朝廷的赤膽忠心對老百姓的關愛之情始終不變——“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小孤山》一書作者龍韻在石良墓上有一副對聯:百戰功垂洪武業 千秋勛在相公碑,“相公碑”即石良墓上的“誥敕碑”,也是對石良公這幅楹聯作註解。

祖澤千年崇禮樂

家風百世擅箕裘(石良撰)

禮,規定社會行為的法則規範儀式的總稱,也指四書五經中的《禮記》。樂,音樂,古人以作樂崇高,這是意指古代有修養有禮貌溫文爾雅的文士風範,泛指儒家以四書五經為代表的儒家經典。箕,簸箕。裘,毛皮的衣服。箕裘,謂克承父業。《禮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如果說第一幅楹聯是述志,那么這一幅就是家訓,是告誡石氏後人:要學習秉承石碏 、石奮的優良家風。

大意是:我石氏祖上有德,忠於祖國,大義滅親,奉公守法,崇尚禮樂,“忠純”“孝謹”優秀家風稱誦當代,流芳百世;我等石姓後輩當恪遵祖訓,學文習武,知書達理,尊老愛幼,和睦鄰里,美德家風代代流傳。

萬國來同試看他歐美文明都存國粹

百家騰躍先治我徂徠經術莫負家傳 (石長信撰)

石長信,字恂如,宿松石氏20世裔,光緒21(1895年)進士,任浙江道、湖南道監察御史,都監察院給事中,著有《仙田集略》。來同,來朝。同,會朝之名。國粹,國之精華。徂徠經術,宋朝石介字守道,天聖八年(1030)進士,國子監講學。篤學有志,樂善疾惡,遇事敢為。後丁父母擾,躬耕于山東徂徠山下,以周易教授,魯人號之“徂徠先生”。《宋史》有傳。

大意是:世界各國到我國朝會(實際上多是列強到中國侵略掠奪),君且看,歐美各國文明都保留各國精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包括堅船利炮洋槍火藥和工業技術等現代文明);我文明古國,五千年中華文明,先秦諸子百家經典如《周易》等在世界產生廣泛影響,我石氏先祖守道公在《周易》研究、修身治國齊家等方面都有精到的見解,這些國寶家傳我等後輩當繼承發揚光大,莫讓失傳。

萬石君開百代宗風有孝子有忠臣祠宇接宮牆緬當時耆舊衣冠為百年名宦鄉賢增光竹帛

六順堂稱一邦望族多乙科多甲科家聲揚譜牒數近日詩書門第只一姓部曹御侍出色松滋(周永濟撰)